第2章 诗会之三大才子 (第2页)

作者:枉度红尘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不曾听说。”

……

孙尚志一连问了几十个地球古代的名人,那胖少年一概不知。

都搞得那胖少年有些自我怀疑:“这些人是鬼吗,还是我的知识当真如此浅薄吗?他说的人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

问了这么多,孙尚志也终于明白了,自己是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古代,不是地球的古代,而地球上曾出现的古人,朝代,这里都没出现过,这个司马迁也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个写了史记的那个司马迁。

不过随着交谈,也慢慢知道这位叫黄明达,居然是今天主角司马正初大儒的弟子,还是非常有才被大儒器重的那种。

“三大才子来了!”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大堂顿时引来一阵骚乱。想到刚刚司马纤纤带来的那人,今天可能会有好戏看啊!

三大才子是杭城三大豪门祝、唐、徐三家的公子,个个才华无双,一表人才。最主要的就是三家都想与司马大儒联姻,这对家族或是个人仕途都是非常有利的,何况那司马纤纤美若天人,试问在如此条件下,还有哪个会不心动。

想想一下,过会才子之间的争风吃醋会不会也是今天诗会的一大亮点啊

孙尚志因为是背着大门,这才转过头去,只见门口同时走进来三人。

三人皆是手摇折扇,头戴纶巾,身着锦衣,只是颜色各不相同,那极为俊美的脸庞,无疑能在人群中鹤立鸡群。

孙尚志一看,三人这身行头倒是与后世那些奶油明星有得一比,有些赏心悦目,就是少了些阳刚之气。

古代和现代的人看来都是一样,有了杭城三大才子的名头,也算是杭城的明星了,他们的到来,当然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三人也很享受这种气氛。

这时黄明达给孙尚志介绍,孙尚志才知道这左边身着紫袍者叫唐支山,中间着绿袍者叫祝明卿,右边着红袍者叫徐伯明,三人非常有才华,三人都现在都是十六岁,而且都是十四岁考中秀才,要不是当时还小,这才没有参加乡试,这不明年乡试三人中举的呼声是最高的。

科考,对孙尚志来说没有的事,他因为没有原主的记忆,所以别说什么五书六经,就连这个世界的启蒙教材四连文都不知道,而且自己的毛笔字虽说能看,但那么一般般了。还好这个世界也只是用繁体字,要是用什么大小篆书,那自己可就是真正的文盲一个,字都写不来。

三大才子这时眼光扫视了大堂一周,马上就现了坐在主桌旁边的孙尚志。

还不是因为孙尚志身着寒酸布衣在这里还是最有特色,而且还坐在主桌旁边,比自己的席位离主桌还近。

“难道这是司马大儒请来的寒门大才?”

三人看到这都互看了一眼。

这时有人走过来在三大才子面前把孙尚志的来历轻声的说了一遍,三大才子看向孙尚志的眼神里都像是要喷出火来,在这杭城之中,能争夺司马纤纤的,只有他们三大才子,也只能是三大才子。

这个布衣少年,不管他来自哪里,但到了杭城,是龙也得给我盘着。

最后三人压下心中的怒火,一下子来到孙尚志的面前。

走到近前,三人先是一礼,微微笑道:“不知兄台高姓大名?能得司马大儒如此重视,定是高才,我等三人才疏学浅,也想与兄台亲近一番,不知可否?”

你看,这就是文人与武夫的区别,大堂里所有人都知道明明是来找茬的,还能够说得如此文明礼貌。

孙尚志当然不知道套路,也连忙站起来还礼,说道:“不才孙尚志,不敢称高才,三们兄台不可谬赞。”

“哦,原来是孙兄,既有才华,可不要妄自菲薄,在下昨日我到乡间偶有灵感,想得一诗来,希望兄台能够帮忙指正!”

其中的徐伯明先开口说道。

“寒门久锁锈生胎,落叶院内阶生苔。布衣未知情景好,捡拾枯枝生火来。”

徐伯明也不等孙尚志答应,就马上念出了一诗:“小弟文采实是不佳,还望兄台不吝赐教。”

文人比拼,比的就是临场生意,这其实也就是比各自腹内文才,只要激起对方心中的怒火,可以说就先胜了一半。

孙尚志一听徐伯明的诗,就知道对方是在嘲笑自己,但是想了想他的身份:“不能惹他,千万不能惹他,他作为三大才子,肯定是受到万千宠受的,脸面肯定重要,要是打击了他,那还不是要找死自己的麻烦。”

孙尚志想着,便对着徐伯明笑道:“徐兄真是高看于我,徐兄之诗如此高明,在下莫说指教,便是识得其中一两分真意,那在下也真是身得福缘了。”

这时大堂内所有人都注意到这里,没想到孙尚志却并没有接徐伯明的挑衅。

“咦!”

三人听到孙尚志的话,不由愣了一下。

“不接,不接就让你再好看!”

三人心中都是这么想,也不知道他是虚有其表还是不屑。反正不管你怎么样,今天就是要让你出丑。

文人争斗可不像武人,一定要勇往直前。文人可以退为进,面对挑衅,让你有劲打在棉花上。做好了,还能体现你的高深涵养。

徐伯明可不想让孙尚志退却,有说道:“孙兄可是因为在下诗词不堪,而又无所官身,所以孙兄不屑作评?在下也知自己才疏学浅,天赋不足,但是在下却是努力上进,今天之所以参加诗会,也只是为提升自己而已,如孙兄能为在下指点迷津,在下定然以师礼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