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叛徒 (第1页)

作者:有怪莫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岗村地处一座牛头山而得名,村里没有学堂,村民们大字不识,村子里绝大多数是外来移民还没形成宗族势力。

这些祖祖辈辈都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他们单纯朴素。

地里闹灾荒了,他们就去漫山遍野挖野菜,实在活不下去就挑起扁担拖家带口背井离乡。

官府胥吏下乡盘剥,他们只要剩下口吃食,天大的委屈为了活下去,村里百姓也会咬牙吞进肚子里。

若是在平日里一个小吏带着两个衙役都能在乡里横行无忌,别看衙差们属于官奴婢的贱籍,在乡下百姓眼里这些人就代表了官府,是乡间地头至高无上的权威。

七百多名老实巴交的农民手里挥舞着各种农具使尽力气砸向这些平日里高高仰望的「差爷」们。

吴老汉手里的锄头在搏斗中头子都打掉了,骨瘦嶙峋的他举起木柄向这些衙差头上砸去,就像在宣泄祖祖辈辈积累的仇恨。

二十多名身体健壮的差役淹没在七百多男女老幼的乡下百姓滔天怒火里,他们直到死也没想明白平日里任人欺压的温顺绵羊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了虎豹豺狼?

朱樉打掉差役手里的武器以后就退出了战场,他赤手空拳搏斗挨了不少铁尺,手上一片淤青。

爬上大石块,他将手里的红布不断挥舞高唱道:“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不远处的朱元璋看见朱樉在一丈多高的大石块上又蹦又跳的唱起了红巾军军歌。

心里五味杂陈,冷哼一声面色不善道:“你个兔崽子在咱面前唱这歌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好不容易站在舞台中央,兴奋过头的朱樉这时才想起底下还站着一个大明皇帝,他厚着脸皮辩解道:“我是朱家的子孙主要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说的这么直白,朱元璋都想操刀子手刃了这逆子。他强压着火气问道:“你鼓动乡亲们围攻差役,等事情一传出去凤阳知府都得把这帮人定为谋逆,咱看你到时候怎么收场?”

听到这话,朱樉笑得很开心说道:“好呀,到时候儿子跟爹一呼百应带着凤阳百姓把他府衙都给砸咯。”

他才不怕什么凤阳知府,有皇帝在这儿托底,谁是反贼还不一定呢?

看到这个造反天赋点满的儿子,朱元璋头痛不已道:“按咱的话就是以大明律将这帮子畜生明正典刑没有后顾之忧多简单的事,你这么胡搞瞎搞就等满朝文武弹劾你吧。”

朱樉早有心理准备解释道:“爹的《大明律》里贪污六十两就得剥皮实草堪称历朝历代最严刑罚,为什么还是遏制不住下面这些人贪婪之欲?”

“因为百姓不识字,他们看不懂律法更不会算账,所以要受到上下盘剥过的日子苦不堪言。”

跟贪官污吏有血海深仇的朱元璋心里一直有个想法,随即沉声道:“咱就撰写一本《大诰》,在午门外重开登闻鼓,咱甚至要让天下百姓捉拿贪官污吏进京告御状。”

朱樉自然知道《大诰》,可这玩意也就在洪武朝有用。于是他沉吟道:“父亲百年之后这民告官的制度又有何人够威望再来维持运行呢?”

人亡政息这个道理,朱元璋自然懂,他虽贵为皇帝也管不了身后事。对儿子考校道:“那你说应该如何?”

朱樉将红布包在头上,指着还在泄愤怒的人群。他一脸肃穆道:“好官只能庇护一地百姓,好皇帝也不过一世寿命。只有让百姓们学会反抗自己救自己才能不靠神仙皇帝。”

听完朱元璋怒骂道:“你这样与带领百姓造咱的反何异?”

朱樉神秘一笑道:“小了,格局小了。儿子造的不是皇帝的反,因为不管大元朝亦或大明朝一样会有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