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大明海兵 > 第35章 北镇抚司七日谈

第35章 北镇抚司七日谈 (第2页)

作者:九月逆流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作为两个低级军官,其他都是扯淡,不过一个主攻舰队指挥,一个擅长登6作战,对作战样式倒是一拍即合,参考安宗皇帝以来大明对海外用兵和镇压叛乱,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足足总结了十数条,比如登6前、登6船只靠泊、抢滩登6、巩固登6场、打开突破口时候的舰上火力运用,6战队向内6进攻时的舰上火力协同和支援,尤其是朱先钎提出的弹幕伴随战术,更是让胡先仞拍案惊奇。

到了后几日,除了胡先仞,还来了两个赞划,胡先仞也不介绍,径直接上昨日话题,继续与朱先钎细化讨论这舰上火炮弹幕伴随方法,更是细化到舰上火力坐标点、观测点标定,对付不同6上目标的弹种选择,直瞄目标和间接目标的火力打击方法,6战队和舰上火力协同方法,没想到最后,来的年长赞划提出,上6的6战队里应当临时派出舰炮火力联络员,比如这白日里用镜子、旗帜,夜间用不同颜色烟火,朱先钎倒是认为将来应当像有线电报一样,进来要是有不要线的电报来沟通舰岸信息就更好了。还有就是这朝鲜乃是多山地形,如果舰上火炮不能直瞄,命中率恐怕不高。

末了胡先仞觉得如果有舰上火炮支援,突击登6的6战队可以一直防守,直到后续大部队登6上岸,不像以前一样,如果没有正规登6港口,只能小舢板划到岸边,啥重武器都不要想了。

朱先钎笑了笑,说道:“万事都不能依赖外力啊,俗话说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什么时候都得有两手打算,倒是有一利器重量轻、威力大,可打坚固目标,6战队甚是合用”

。一席话说的胡先仞三人组心中痒不可及,连埋头记录的小赞划都抬起头。

朱先钎倒也不卖关子,接过小赞划的纸笔,歪歪扭扭的画了个武器示意图,三人凑过头来一看,一根粗管子,中间有两根细腿斜撑,底部有个方形铁板做底,乍一看平淡无奇,甚是不解。朱先钎放下笔墨,顺口解说道:“这是小弟在海兵大学堂最后一学期,上舰远航时候受到的启,大家都知道,我们可法号训练舰是艘风帆训练舰,舰上还有不少前装的臼炮,这臼炮炮身短、射角大、初低、弹道高抛,但射程近,弹丸威力大,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

年长赞划奇道:“臼炮我是知道的,炮壁甚厚,炮身沉重,弹丸是球形,打起来可没什么准头,射程也不远。现在舰上大炮基本都淘汰臼炮了,不知朱赞划有何高见”

朱先钎嘿嘿一笑,“以前的火炮大部分是铸造的,怕膛压太大吃不消,所以炮壁越来越厚,现在大明技术展日新月异,我也是毕业前到徐州钢铁厂见学见到的,现在数毫米厚的无缝钢管,抵得上以前数寸壁厚红衣大炮的膛压,只要无缝钢管的底部封死,再接上这钢铁底板,把底部膛压分散到底板和地面,完全可以用在低膛压炮上”

朱先钎又拿过字笔,画了一个带尾翼的尖头炮弹,然后说道:“至于这炮弹,完全可以改成和舰炮尖头一样,后面像弓箭一样加上两个,不对四个尾翼,保证弹道稳定。尾部缠上药包,射程近就用一个,要是想打的远,多缠几个就行。还有这击,在炮膛底部加上撞针或者弹簧,炮弹从炮口拍下,自动击即可”

年长赞划恍然大悟,一拍桌子,接着说道:“我明白了,通过支架来调整炮口角度,然后可以利用炮弹击的弧度来命中不同目标,尤其是6上炮垒,顶部防护甚少,如果炮弹下落弧度大,刚好可以对付以前6战队需要用人命填的堡垒,还有这堑壕突破,更是一门指哪打那的利器”

朱先钎凑笑道:“您这一拍桌子,我倒是想好这火器名字了,就叫拍击炮”

年长赞划和胡先仞一听,继续一拍桌子,对这火器名字大声称好,从此这改良自臼炮,官方学名为23年型拍式定装弹药可调节角度低膛压击炮,有了一个流传后世的简称“拍击炮”

这时胡先仞不知道是完成任务了,还是终于想起来介绍同伴,年长赞划实则是刚刚调入海军都督府的6战司新司长,原海兵6战队釜山营总兵胡大海胡少将。

一番叨扰之后,胡司长心情大好,“刚到6战司,就听先仞一直叫嚣‘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前几日又听说先钎的弹幕伴随战术,刚好是困扰胡某多日的难题,没想到先钎早有腹案,今日得见,又解决了6战队携行火力问题,胡某不虚此行啊,可惜此处无酒,否则当浮一大白。不过真是后生可畏,假以时日,你们这些年轻人必将前途无量啊”

朱先钎指了指探视室的窗户,苦笑道:“无量不一定,就目前来说,小子这无亮倒是肯定的”

,众人相视哈哈大笑。

朱先钎不知道的是,这几日的讨论,改变了大明海兵6战队今后数十年的建军展方向,先后修订了《大明海兵6战队建设章程》、《大明522年6海协同炮术纪要》,开始了6战队携行大口径火器展浪潮,史称“北镇抚司七日谈”

注:拍击炮最先出现在19o4年日俄战争,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将一种老式47毫米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并打退日军多次进攻。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拍击炮,由于这种拍击炮由海军臼炮改装而来,虽然射程近,但无法拆成可携带的部件,步兵单元作战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各国开始重视拍击炮的作用,英国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于1915年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拍击炮,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拍击炮方告问世。其实可以看出来,明拍击炮的各项技术早已具备,只缺有心人提前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并不是朱先钎越时代的什么伟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