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开篇激战1860 > 第2章 侵略如火

第2章 侵略如火 (第2页)

作者:琳琅岁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清军在人数上,确实是有很大优势的。他们在八里桥战场的全部兵力,仅蒙古骑兵、八旗兵和绿营兵,就总有近三万人。

而联军一方,总共动用了八千人,英法各四千人。实际参战的人数则更少。并且,在进军中,联军还犯下了不识道路,和各队间脱节等错误。

但是这些,都弥补不了双方之间技术和战术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是跨时代级别的!

清军的主要装备,是大刀、长矛和弓箭等冷兵器。还装备一些,落后的仍属于火绳枪种类的鸟枪、抬枪和旧式火炮。作战模式,也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法。

而英法联军,全部以火器为武装。配备的,是本国最新式的步枪和火炮。还配有英国造的康格里夫火箭,这种颇具声势的武器。

因此当这两种不同时代的武力间生碰撞时,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更是十分悲壮和惨烈的。

战斗开始后,尽管清军展开了英勇、坚韧的作战,也竭尽全力的执行了将领们的命令。但在侵略者肆无忌惮的火力打击下,清军最终还是惨败溃退。

至正午时分,联军已经击退了清军骑兵起的多次进攻,并突破了清军的防御阵地,攻占了八里桥,踏上了通惠河北岸。一部分英军还向西推进到了南岸的于家卫一线。

经过一上午的交战,清军付出了千位数的伤亡。而联军的人员损失,则微乎其微。

在侵略者的火力杀伤下,八里桥的桥板上,布满了战死清兵的尸身。通惠河的河水,也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但正当担任前卫的法军科利诺旅的士兵,在残破的八里桥上欢呼胜利时,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战役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刻。更激烈的战斗还在后面。

就在八里桥即将陷落之时,稍远处,一直密切关注着战况的陈济方,下达了反击的命令。

陈济方麾下的团练队伍,名号为“护商民团”

,也称“商团”

。这是当下在大清国内,唯一一支全部以西式武器装备起来的武装。也是一支用西方军事操典训练出来的部队。

他们装备的武器,并不比对面的英法联军落后。其使用的步枪,主要为数量相当的两种型号。

一种是,普鲁士德雷塞式m1841型栓式后装来复枪。针式底火,采用点6o口径,枪身全长56英寸,枪重9磅,有效射程65o码。

另一种是,美国造夏普斯式来复枪。点58口径,全重9。25磅,总长48。5英寸,采用后膛单装弹,射程1,ooo码。

此外还少量装备有,美国人于185o年设计的,亨利式来复枪。点44口径,枪重9。25磅,枪长44。75英寸,射程44o码。

该型枪采用16管状弹匣,虽然装填极不方便,但每次装弹后可以连续射击,能在短时间内射出密集的子弹。

骑兵和近距离自卫用的武器,也是有两种。

一是,设计于1836年的美制帕特森柯尔特式转轮手枪。点36口径,枪重4。25磅,枪长14英寸,最大有效射程22码,采用5圆形旋转弹仓。

二是,美国造,定型于1847年的,柯尔特温特尼沃克式骑兵转轮手枪。点44口径,枪重4。5磅,全长13。5英寸,采用6圆形旋转弹仓,射程22码。

除了单兵武器外,陈济方率领的商团部队,还配备有24门野战炮!

分别是,6门拿破仑式m1841型6磅野战炮。口径3。66英寸,16倍径,炮重85o磅,可以射实心炮弹、霰弹、榴霰弹等,最大有效射程1,5oo码。

和18门法式12磅野战炮。口径4。78英寸,15倍径,炮重1,35o磅,最大有效射程1,ooo码。

部署在八里桥后方的商团将士,亲眼目睹了一上午的血战。他们已经个个胸怀愤怒,不需要再做战前动员。

在得到反击的命令后,他们迅朝着北岸的联军士兵,起了如烈火般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