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汉末:帝国宏图 > 第177章 管承东莱

第177章 管承东莱 (第2页)

作者:染尘的青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刘表笑问道:“幼安有话,但讲无妨!”

管宁道:“若有大将军附书一封,岂不更好?”

刘表抚须笑道:“幼安言之有理,某也修书一封,用印之后,一并交于你手。”

管宁连忙应下。

两事都有了章程,他便与邴原起身,向刘表与众人行了一礼,又将相关文书交于刘勇,然后离开议事堂。

枢密院和兵部的事,还是少听为好。这既是一种政治默契,也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其实,对于襄阳方面来说,无论是对夷州的经略,还是对倭岛的占领,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毕竟都是些化外之地。

本次堂议的重点是另外两个:

一是海军贼部(襄阳内部称海军两部为军部和贼部)统领董袭和海军军师石韬联名提出,拉拢青州豪族管家(管仲族人),谋夺东莱郡(今山东半岛烟台、威海一带),并以东莱郡作为大将军府将来攻略中原的北方支点;

二是刘琦、赵晟、沙沐尘已经从牂牁攻入建宁,他们建议交州赖恭、吕岱联合士家向兴古郡、云南郡方向用兵,以全取大汉西南境,为将来大军攻略益州扫除后顾之忧。

日前,董袭已经与青州最大的海贼管承势力接触数次,了解到管承水贼不仅战船齐备,而且士卒勇悍,虽仅有两千人的规模,但其战力着实不容小觑。

作为东莱管家的海上力量,常年与公孙度的辽东水军角力,管承水贼在青州海域也是妥妥的一霸。

如若双方火并,虽然董袭胜之不难,却难免会让已经占了东莱数县的公孙度渔翁得利。

因此,将管承及其背后的管家收为己用,合力将公孙度的势力赶出东莱,才是最符合襄阳利益的选择。

也因此,大将军刘表与管承族弟管宁的亲笔书信便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董袭一旦拿下东莱,早晚会面对袁绍和曹操两个最强大的北方势力。

对于工部尚书刘晔和兵部尚书贾诩来说,及时打造各种兵器和守城器械供东莱方面使用,以及调拨一批能工巧匠为东莱郡兴建各种防御工事,这是他俩眼下的当务之急。

就刘表看来,襄阳方面争取管家,拿下东莱的机率还是相当大的。

一是东莱三面临海,内又多山,一郡精华都在海边数县。只要海上力量足够强大,本地的世家豪强都得掂量掂量得罪海贼的后果。

二是管家本就是齐相管仲的后裔,对商贾之事不似中原世家那般存有偏见。

其族中收入多为经商所得,其族学也与中原世家以治经为主多有不同,却与襄阳工商立国的理念却多有相和之处。

再加上还有公孙度这个共同的敌人在旁边虎视眈眈!

三是东莱郡耕地极少,其所属的青州又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百姓本就困苦,只要能搞到粮食,民心归附不难。

四是此时袁绍正忙着火并公孙瓒,袁潭虽然取了北海,大部分兵力都被袁绍抽调走了。

而本来应该攻杀吕布,吞并徐州的曹操却因刘表收了吕玲绮为义女,不敢妄动,毕竟南阳文聘和汝南徐荣在后边看着。

袁绍、曹操二人暂时都没有闲暇搭理青州,就更不用说青州最偏远的东莱郡了。

五是夏季已至,南风大起,海路运粮正当其时。

加上墨家按照刘琦的建议设计打造的龙骨海船试水成功,抵抗风浪和恶劣天气的能力大为提高,用来运粮再合适不过。

六是东莱太守蔡伯起是个儒生,不通兵事,取而代之应该不算难事。

数度计较之后,刘表决定支持董袭和石韬的意见,先拉拢一下管家试试。

至于赵晟、沙沐尘那边的请求就更不用说了,早日拿下益州,便全据江南小半壁江山,襄阳中枢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