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北镇抚司诏狱 (第2页)

作者:东方笑笑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洪武年间自不用说,自从洪武十五年锦衣卫创立之初,便由任指挥使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案。

哪怕胡惟庸死了,案件仍在持续,锦衣卫凭此案查了十多年,牵扯出了一众开国勋贵。

那时候,诏狱里满是勋贵,普通官员根本挤不进去。

到了永乐朝,内阁辅解缙算是第一批被投入诏狱的大人物。

而后是四朝名臣杨溥,因为东宫太子被汉王朱高煦诬陷,东宫属官纷纷下诏狱。

杨溥一关就是十年。

这人也是牛逼,不仅挺了过来,还有功夫在诏狱里读书写作。

放在网文界,那是相当的炸裂!

就好比一个作者犯事被抓,他却依然在狱中保持更新,十年不断更。。。。。。

简直是天花板级的大神!

也难怪人家出来后能当内阁辅。

搁现在,有些作者收到打赏都不想更新。。。。。。

杨溥似乎将诏狱里的运气吸光了,自他之后,再无人如他那般幸运。

凡是进入诏狱,想活着出去的,比刮彩票中奖概率还小。

上一个幸运儿,是万历年间临江知府钱若赓,他因触怒权贵而被陷害进入了诏狱。

这一进,便是三十七年之久。

三十七年后,钱若赓的儿子钱敬忠考中进士,殿试时以强大的孝心感动了天启皇帝,才将老爹救出来。

但自从姐夫朱由检同志当了皇帝,为打造仁君人设,很少将官员打入诏狱。

能在这里的,无非三种人。

一种是贪官;

一种是战场上打了败仗的;

还有一种是顶撞皇帝的,让崇祯十分难堪下不来面子的那种。

越往诏狱里面走,关的犯人品级越高。

周鉴路过一间牢房,里面十分宽敞明亮,有床有桌子,头顶还有一扇窗户可以透光。

入眼所见,一个中年男子衣着整洁的坐在那,手里拿着一卷书。

周鉴知道此人,他是前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犯的是死罪。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一家,崇祯最信任的内阁大臣杨嗣昌南下督师,死于任上。

这一切,皆因郑崇俭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以至贼兵猖獗。

崇祯皇帝痛恨,着锦衣卫将其打入诏狱,今年秋后问斩。

算算日子,郑总督还有三个月时间吃吃喝喝。

郑崇俭之所以能住着如此条件的牢房,是因为他儿子在锦衣卫任职副千户,凭着关系弄的单间。

当年,郑崇俭也是有过功劳的,他曾在河套地区多次击败蒙古部落,子孙荫封世袭锦衣副千户。

只因对付张献忠作战不利,失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