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出兵剿匪 (第1页)

作者:东方笑笑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时间过得真快,就像一只倔强的驴子,一去不回头。

上任漕运总督已有半个月,周鉴巡视淮安府各地,熟知政务,总算上手了。

此间,他的势力也将在淮安府扎根,蓬勃展。

大通钱庄在淮安、徐州、扬州、凤阳等地,连开了十八家分店,下辖七十二家粮店、米铺。

天地会组织也在淮扬一带壮大,逐步向南京渗透展。

自己的地盘,伸起手来就是方便!

这一日,周鉴计划前往中都凤阳皇陵拜谒。

那里葬着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每任漕运总督及凤阳地方大员,都必须要去拜谒。

正准备着南下,一道坏消息传来。

沭阳县令来报,盘踞在沂河之北的韩山匪下山,抢夺了不少程家在各地的客庄。

程家被周鉴两枪打倒了,其家族下面的产业遍布沭阳县,被分给难民。

没有了程家的压制,周围一些占山为王的匪寇,也对程家产业产生了兴趣。

徐州、淮安境内小股流贼众多,官府担心打败仗遭到朝廷惩罚,遂放任不管。

但程家庄分田一事是总督大人亲自安排的,沭阳县令不敢不管。

仅凭沭阳县的兵力,实在难以剿灭韩山匪,只能求救漕运衙门。

周鉴略有些意外,这些匪寇居然敢打他的主意。

不知道程家庄现在谁罩着?

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贼寇,必须剿灭!

这些日子,周鉴有意将治下匪寇全部清理一波,正好先拿韩山匪开刀!

当天,总督衙门出指示,出兵围剿!

出兵打仗这种事,由地方卫所去操办。

大明各地的府,一般几个府设一个卫,有兵员五千六百人,维护地方安定。

而淮安府,一府配三个卫所。

两个卫在府城,另一个设在北面的邳州。

一城二卫,足以彰显淮安乃大明关榷重地,交通要津。

既是漕运中枢,也是治河中心,同时也是盐业集散地。

淮安有“十八指挥”

之说,指的就是两卫指挥使。

包括两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官在内。

淮安卫指挥使司最早是在漕运衙门内,在元朝时称淮安路总管府。

万历七年时,与漕运衙门对换府署,卫指挥使司迁至城隍庙东的原都察院内,直到数百年后清朝灭亡。

建国后,楚州电视台西侧的卫巷附近,便是淮安卫的遗址。

大河卫指挥使司,在新城颁春坊,距淮安府衙北面二里。

“那些贼寇怎会如此大胆包天?胆敢挑衅总督大人?”

淮安卫挥使司,指挥使赵彪目瞪口呆。

大河卫指挥使张云冲且丧道:“谁知道他们什么疯,胆敢抢总督大人带来的那帮流民,这下咱们有的忙了。”

两位指挥使碰头,商量出兵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