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三个选择 (第2页)

作者:杉菜阿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不是,老哥,你怎么能这么快的啊!

我人还没来全呢喂!

此时徐达的军队以骑兵为主,而步兵大队还未赶到,士兵数量只有王保保的一半。

双方先是趁乱打了一仗,各有死伤,徐达眼看不对劲,立马停战。

就这么打是肯定打不过的,徐达只能按兵不动,以观后效。

王保保有些奇怪,你徐达跑来打我太原,现在我来救援了,刚打了没一会你就不打了,你又不打我又不撤军,在原地干啥呢。

王保保是个疑心很重的人,看着徐达的军队没有任何动作,他也不动,决心先看看徐达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你不动,我不动,一动不动是王八。

就在紧张的对峙阶段,有些迷茫的徐达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

这个声音的主人来源于常遇春,他经过多方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要夜袭敌营的结论。

还是那句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而就在这时,天上正好掉了馅饼,给徐达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太原守将豁鼻马(就是这个名字,不是搞笑)派使者投降。

原来这位豁鼻马本是孛罗帖木儿的亲信,曾长期与王保保作战。孛罗帖木儿死后,王保保收其部众,形势所迫,豁鼻马只得栖身王保保军中。

如今,机会来了,眼看元朝气数已尽,加上对仇人王保保的痛恨,豁鼻马愿意火线反正,率部归降,为徐达作内应。

真是天助我也!

徐达立即升帐点兵,他下令全军出动,由郭英先率三百精骑作为敢死队,又派少量骑兵埋伏在城东十里之外,点火举炮作为全军进攻信号。

部署很简单,考虑却很周全。

郭英的敢死队由他们率先突入敌营,既是接应豁鼻马,也是试探。万一豁鼻马这小子不老实,投降有诈,那徐达的主力也没有进入圈套,可保全军而还,及时止损。

绕远路到城东放炮更是一手妙招。王保保遇袭的第一反应必定是组织抵抗。可是大营已乱,明军又在远处放炮,慌乱之中必定不知道明军确切的人数,王保保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这正是徐达的意图。

正巧,担任大营警戒的是豁鼻马和他的部下。那更好办了。

三更,郭英带人潜行到敌营附近,豁鼻马如约大开寨门,放入明军。

sir,thisap>进了敌营,郭英就开始疯狂放火。士兵们被惊醒,一看外面火光冲天,又听见远处的炮响震耳欲聋。

抬头一看,徐达亲自带着人冲到家门口了。

还等啥呢,跑吧。

元军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大家各自逃各自的,连王保保也不例外。

此时的王保保正学习关羽秉烛夜读,熬夜在营帐里看兵书学习兵法,这个习惯很可能救了他一命。突然听见营帐外面喊杀声震天,他出去一看,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跑路。

由于太过匆忙,王保保甚至只穿了一只鞋就翻身上马,在卫队的簇拥下逃跑,可谓是狼狈到了极点。

常遇春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连夜出击!

王保保叫苦不迭,打了这么多年仗没这么委屈过啊!

他只能边逃边战,等他逃往大同时,身边只剩下了十八名侍卫。而常遇春一口气追击到了忻州才散伙。

常遇春下令“降者免死”

,失去指挥官,营内元军纷纷丢下武器,举手投降。

天亮后进行清点,共计获得四万降卒,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四万余匹蒙古骏马,这无疑极大补充了明军的骑兵力量。

自此,不仅大都得以保全,连太原也不攻自破,可谓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