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合作作诗 (第3页)

作者:银月不如钩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当即提笔写上: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这句话与唐寅刚写的这句对应,意境继续下走。

还是在感叹,意思是:堂堂男儿若是不能施展凌云抱负,岂不是辜负了这八尺之躯?

若是一诗的意境一直消沉那第一句的磅礴气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唐寅要想再接就必须上行,来一句转折,把诗的意境再拉回来。

这样一来反倒成了他来劝慰自己了。

唐寅见此哈哈大笑,心里畅快至极。

许久都没有这种将遇良才针锋相对的感受了。

他也在暗自佩服秦昊才思敏捷,笑道:“说你滑头可真没说错。”

这诗在起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全篇腹稿,所以接起来毫不费力。

当即提笔写道:“大鹏展翅终有日,乘风破月济霄云。”

这一句是全诗的升华部分,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也与第一句遥相呼应。

意思和意境与李白的那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同,气势也是毫不逊色。

秦昊看得暗暗点头,唐寅的才情、胸怀、气魄,单从这一句就能看出端倪。

他能把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放荡不羁写的如在眼前,绝对是有长时间游历天下的经历。

诗句很有李白之风,无愧“文公”

之名。

秦昊在看他,他也在看秦昊。

诗句到了这里可以说已经到了极致。

该表达的,该阐述的,该感慨的……都做完了,也就是说全诗到了这里已经算是结束了。

无论再增加什么都是多余。

偏偏只剩最后两句在吊着,就好像所有的好东西都吃完了,只剩下最后的一盘点心,吃的话就撑了,不吃的话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就算是他自己,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恰当的诗句,既能与全诗融在一起,又能突显整诗的意境。

红姐秀眉轻皱轻轻念道:“雪惊神州千万里,北风孤雁夜归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知鸿鹄天恨低,半生漂泊半生雨。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大鹏展翅终有日,乘风破月济霄云。”

念完,红姐秀眉紧蹙又喃喃道:“此诗到了这里气势已攀至顶点写无可写,这可难办了……”

梦瑶和唐寅二人一样,对红姐的话也颇为赞同。

三人面色各异,此时却齐齐望向了秦昊,想看他如何填这最后两句。

秦昊负手而立,眼帘低垂,脸上神情无悲无喜,只是一双剑眉轻皱。

忽然,他的眼睛突然睁开,一道精光激射而出。

当即提笔沾墨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