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第1页)

作者:二木则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就好像孙大郎的这封回信,他已经读完老长一段了。

这封信里面主要是夸奖他写的那幅漫画回信非常棒,不但孙大郎很喜欢,家里的弟弟妹妹,甚至是曾祖母都非常喜欢。孙家曾祖母还夸他写的那封回信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说信就应该这样写。

总之就是许小淙非常棒!

许淙得意地翘起嘴角,继续往下看。

在信的下半部分,孙大郎提到了他收到许淙回信后写的一首诗,说这首诗是他想了好久的,还专门请了曾祖父斧正。

诗!

终于来了!

许淙的眼睛眨也不眨地往下看。

每将呼酒典蕉衣,

曾趁传觞远处居。

惆怅二人万千里,

身惭人间欲为鱼。

许淙:哇!

虽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但大概的意思他看懂了。

这就是一首歌颂孙大郎和许小淙友情的诗啊!

看看那句‘惆怅二人万千里,身惭人间欲为鱼’,岂不是在说‘很遗憾我们两个人相隔的地方太远,不然我就化作鱼游过去找你了’。

是不是这样?

肯定是这样没错了!

许淙高兴起拉着许明成的袖子,“爹,你快来看孙大郎的诗,给我写的,特别特别棒,他还说要变成鱼来找我玩!”

变成鱼?

许明成好奇地拿起信纸,然后低头看了起来,边看还边听儿子在他耳边叽叽喳喳地说什么‘孙大郎写的诗特别特别好’、‘特别特别棒’,他要画一幅画放到回信里,就画‘鲲出水化为鹏鸟,然后载着许小淙去找孙大郎玩’。

他们要一起玩保龄球,去看雨、看雪、还要看‘千树万树梨花开’、‘万千冰凌映阳光’,然后再把冰凌敲下来。

总之要开开心心地玩。

许明成摸了摸儿子的头,然后将信纸递给了孙教瑜,“雨泽,令郎的诗,写得有几分火候了,后生可畏啊。”

孙雨泽接过来看了一眼,然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长进了些许,不过大郎不及淙哥儿,他在淙哥儿这个年纪的时候,字都不识几个呢。”

如果说之前的竹块席,让孙雨泽认识到了许淙的聪慧和孝顺,那么他来到勉县之后做出来的‘回信’、‘画册’、‘冬天种青菜’等行为,就让他明白了许淙的聪明,不仅仅表现在了读书上,还很难得地脚踏实地。

这是自己儿子远远不及的。

大郎读书虽然不错,但其他方面就有些平平,而且书上写的东西,他也不会像淙哥儿这样想着用到实处。

这让他开始思考,是不是要把儿子接过来了。

不过这个想法也就在他的脑海中停留了一瞬,他看着高兴地叠好信纸的许淙,对许明成道:“明成兄,淙哥儿是不是该去书塾读书了?”

他的儿子在老家,虽说是由祖父教导,但平日里还是要去书塾读书的。因为孙雨泽的祖父只是一个考不上举人的寻常秀才,而且他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平时解答一些经义问题还行,但要仔细教导人科举却有些精力不济。

虽然说以孙家的家资,请得起专门的坐馆先生,但孙雨泽仔细思考过后,觉得把儿子送到外面的书塾更好。

孙雨泽不把儿子接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毕竟自己白天要处理公事,晚上偶尔也有应酬,不太适合教导还在读书的儿子,偏偏勉县又没有合适的书塾。

不过适合十几岁少年,没过几年就要下场科举的书塾没有,但适合蒙童读书的私塾还是有的。孙教瑜因为掌管着勉县的教育事务,所以对这个方面比较了解,当即就给许明成推荐了两三个风评不错的私塾。

许明成道谢,然后看了眼已经把信收拾好,正好奇地听着他们讲话的许淙道:“去年淙哥儿刚来,他年纪小,又快要入冬了,所以未曾考虑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