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第1页)

作者:长安墨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照例给大家发小红包鸭感谢在2022-05-1723:30:48~2022-05-1822:39: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阅读是我最爱、暮清云10瓶;4427458瓶;纤珏、上弦月、洛书1瓶;

第39章府案首

◎府考出成绩啦【合更】◎

四月里,景安城的紫荆花开的好,一簇簇如霞似彩。

沈长林及沈玉寿,并贺青山并没有被影响心情,三人依旧天天逛景安城,除了解这座城市的风俗人情,也陆续为亲朋购置好了礼物。

接下来,也该为自己买点东西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去书肆。

虽然现在有了印刷术,但印制书的造价还是极高昂的。

沈长林和沈玉寿的书大部分是自己抄写,只有小部分是印刷册。

并且永清县书局的书本种类十分有限,远不如景安城的花样繁多,在这里经史典籍、专业百科、话本小说等应有尽有,印刷精美,校对齐整,质量属实上乘。

就是价钱有些贵。

不过,为读书而投资,三位都觉这钱花的值。

贺青山买了本《狄公案》,沈长林买了《净砚斋读书笔记》,净砚先生是大乾朝的一位在世大儒,这本书收录了他的一些杂文及诗篇,沈长林觉得书中的一些道理和感悟,还有学习思考的方法十分有借鉴意义,这才买下。

沈玉寿看上了一套《水经注》,里面收录了大乾朝从南至北广阔的水脉,并记录了沿途的风俗历史植被等,只是全书共数十册,就是将他们三人的荷包掏干净也买不起,因此只要了有关景川府的其中一册。

临走出书肆前,沈长林又看上了《齐民要术》,这是本包罗万象,含有有农林牧渔等相关的生产知识。

沈长林动心不已,看书后他可以运动书中知识,提高家中的农业生产力,其次,自己也增长了见识,今后若要为官,五谷不分定然是不行的。

《齐民要术》全书有十册,售价五两银子,不仅价格高昂,重量还不轻,带着这十卷书回去,够呛。

但他真的很想要。

“玉寿,你看这书中内容多全面。”

沈玉寿瞬间明白了小兄弟的意思:“行,买吧,再说这书我也可以看。”

谁叫他是兄长呢,就该照顾弟弟的心愿,但在看向全套《水经注》的时候,他的眼里还是充满了渴望,呜呜,也很想要一整套,但全套几十册太多了。

沈长林拍了拍胸脯:“玉寿,下次我帮你想办法。”

看着他们兄友弟恭,贺青山酸了一把,为什么他没有亲兄弟,为什么。

真想让阿娘给他生个小弟弟。

在学子考完放松的这段日子里,知府衙门内部,却一直在紧张的评卷中。

近千分的答卷,由各学官主导,同知监督,各房各司的官员辅助,三日后便初筛出了一百余分试卷,接着,由同知和学政并通判等人再行斟酌,粗略的将一百分答卷排名,分上中下三册,呈给知府大人翻看,最终由知府决定排名。

三册试卷中,除知府大人特别不喜抽出筛掉的以外,其余的都能过关参加院试。

宋槐程直到日暮十分才抽出空来看卷册,身旁清瘦脸的幕僚也一同翻阅,越看,宋槐程的眉毛就拧的越紧。

经过筛选的考卷,其学识自然不薄,因此答卷普遍小有文采,诗文贺表书写的颇有些韵味,但是惊艳嘛,也远远谈不上,至于杂文八股,立意中正,用词典雅稳妥,略有几分浅见,但和诗文贺表一样,都是泛泛之才,中庸之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夜幕降临,屋里点起灯来,蜡烛燃了一支又一支,不知过去多久,宋槐程终于粗略的将卷子全阅一遍。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场官员皆沉默不言,看得出来知府大人对这次考试的卷子十分不满,且近日衙门里事务繁杂,宋知府忙的嘴角起了燎泡,此刻火气正旺,因此谁也不敢开口做触霉头的第一人。

良久,有一小官捧了另一册合三十份的卷子上来:“这是我等意见不和,抽在一旁,等知府大人评断。”

宋槐程接过细看起来,这份卷子主要是立意偏颇的,甚至有大骂朝政的狂生,宋槐程看的火大,复又看下一份。

看着看着,他的眉头舒展开来:“以螽斯自喻,要将理念化作万千银辉,传承千秋万代,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