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第1页)

作者:长安墨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史家大公子喜不自胜,万永珺也暗藏小心思,但一个是心狠手辣商场老狐狸,一个是略有小聪明的书生,根本不用多想,一百个万永珺也玩不过史家大公子。

但富贵荣华迷人眼,万永珺还是奋不顾身的跳了下去。

“无知,可笑。”

沈长林淡然评价。

喜宴后第二日,他们收拾好行囊,趁九月气候宜人,出城往京城方向而去。

临走前,沈长林沈玉寿感恩斜对门的老婆婆对他们颇为照顾,特意送了两副字画,还有一些读书笔记给她的孙儿。

老婆婆的孙儿年过三十,屡试不第,老婆婆得了那些东西,高兴的嘴都合不拢。

“多谢多谢了。”

一轮斜阳,一缕微风,一阵蝉鸣。

几辆马车行驶在官道上,车帘子掀开,露出车内少年清隽的脸庞,沈长林对沈玉寿道:“平昌就这般繁华了,不知京城是何等模样。”

“必然是遍地黄金,乞丐讨饭都用金碗吧?”

沈玉寿调笑着。

兄弟俩对视一眼,大笑起来,赵悲煦也忍俊不禁。

传说中的京城,他们来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1823:30:08~2022-06-1923:32: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hfss要我狗命、橘橙331个;

第70章到京城

◎再遇故人月贤◎

京都又名华京,历经千年,无论王朝如何更迭,一直是帝国的中枢。

从平昌到华京,既要走陆路,也要走水路,接下来一个多月里的风吹日晒,颠簸曲折自不必多言。

马车摇摇晃晃,晃得人胆汁都要吐出来了。

尽管他们已选了较为舒适宽敞的车型,还垫上了厚厚的软垫,并倾尽全力改善路上的条件,但在古代社会,长途跋涉注定是一场煎熬。

沈长林的身骨是几人中最强健的,可每回车队停下歇脚时,他都会倦的头晕眼花,而沈玉寿赵悲煦文平宪几人,亦熬得面色煞白。

青壮男子尚且如此,何况文家娘子,以及一串九岁七岁、五岁三岁、半岁的孩子们。

文家娘子生产后身子还有些虚,特别爱晕车,但她十分想随夫上京,咬牙可以坚持。

可她忍得,年幼的孩子忍不得,尤其是刚满半岁的一双女儿,没日没夜的哭闹不休,于是走了两日后,文平宪劝说妻子,让她带着孩子们先留在平昌。

自然,又是一番赌咒发誓,表示入京后定洁身自好,绝对不背叛娘子云云。

文家娘子看着襁褓中哭得满脸通红的孩子,含泪应了。

于是沈长林他们在城外等了两日,让文平宪送妻子回平昌,安顿好后再赶来与他们会合。

“连累诸位耽误行期,下回投宿住店的钱,我来付。”

文平宪很是惭愧。

沈长林笑得淡然:“不妨事,文兄有妻小,不比得我等孑然一身轻嘛。”

文平宪笑的苦涩,显然还是放心不下家里,但为情形所迫,只能如此。

日夜兼程,爬山涉水,路上的辛苦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层疲惫。

一个月后,心心念念的华京终于在斜阳下慢慢浮现出轮廓。

十月中旬,早已入秋了,北方的树木凋零的早,城外的树林山野间已露出几分萧索,但入了内城后,华灯璀璨,游人如织,香车如云,珠玉琳琅,则完全是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