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大唐山海行 > 第80章运河画舫

第80章运河画舫 (第2页)

俞兰棹喜道:“少主居然还懂得书法?这颜体乃是颜公创,创制至今不过五六年而已,颜公是开元二十二年的进士,开元二十六年,颜母殷夫人病逝,颜公在雒阳家中丁忧三年,期间悟出了这套体,颜体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少主你说‘骨力遒劲,气概凛然’的评价,可谓得其妙矣。”

又问道:“少主,你会写字么?”

江朔道:“颜体我可不会,我便写个太白先生的草书体吧。”

说着拿起俞兰棹方才所用之,俞兰棹道:“我帮你研磨。”

江朔却道:“不用。”

刷刷点点一路写来: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这是李白所写《越女词》其三,江朔就着半枯的,写得汪洋恣意,到最后一个‘来’字墨已尽,只留一片飞白,断意连,颇是潇洒纵逸。

萧大有杵了一下卢玉铉,道:“你看看人家少主,卢郎你自诩风流,这拽文弄墨的本事,你没有吧?”

卢玉铉虽以文士自居,但他平素看的都是兵书战策,或书传春秋之类,对诗词歌赋涉猎不深,对书法体更是毫无研究,他笑道:“少主文采风流,铉怎能及。”

其实江朔也并非什么文采风流,他只会一招,就是李太白书法配李太白的诗赋,除此之外别无长项,偏偏这两项今日都用上了。

俞兰棹写的颜体楷书方正茂密,江朔所写李白草书却走龙蛇,看似迥异,但内里都是雄强而不失清雅的底子。这一《越女词》选的更妙,俞兰棹是江南西道浮梁人,也属越,“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可算是赞美之词了。

俞兰棹看了果然玉面含羞,道:“江少主果然俊逸风流,奴家佩服。”

引得众人又是一整好笑,浑惟明道:“好啦,人也见了,字也写了,快安排些吃食吧,窦三郎的筵席上,我可是光喝酒了,什么都没吃呢。”

萧大有也道:“是啊,光顾着比武,吵架,定约,立盟了,我老萧也饿着肚子呢”

俞兰棹道:“我是浮梁人,便请诸位喫茶吧。”

萧大有忙摆手道:“小娘子听错了吧,我们肚皮还没填饱,你却叫我们吃茶?”

俞兰棹笑道:“萧大哥别忙,我着喫茶也能填饱肚子。”

说着唤来侍女引众人到画舫中另一间子里坐了。

这间子里有整套的茶具,俞兰舟请众人在榻上坐了,自以一个银碢轴在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里将茶饼碾碎,她边碾便道:“此乃洪州西山之白露茶,虽比不得湖州顾诸的紫笋贡茶,但其性暖,正适合酒后饮用。”

碾磨完毕,有用一鎏金仙鹤纹银的茶罗子筛了,倒入一个大瓦钟内,这时旁边小炉上的水也烧开了,一侍女将沸水注入瓦钟,另置炭盆之上,再加入花生、芝麻、核桃、红枣、杏仁、龙眼等物,待煮开了,又加入盐巴、姜片、桂皮、茱萸、薄荷等香料,再沸之后将瓦钟从炭盆上取下,此时已是满室生香了。

俞兰棹将茶汤注入大碗盏之中,由侍女双手捧着奉到各人面前,江朔向碗中看去,半稀半稠好像一碗粥汤。

俞兰棹道:“此乃‘茗粥’,各位请用。”

原来这喫茶并非普通烹茶之道,而是以香茶为饵做的一味茶粥,众人举碗饮了,但觉齿下留香,意犹未尽,萧大有又叫添了三次,吃了三大碗才心满意足,众人又是一阵好笑。

喫完茶,已是深夜,俞兰棹让侍女引众人到楼下休息,江朔问浑惟明:“浑帮主,我再舫上也没听到桨棹之声,怎么画舫一直在向上游溯行呢?”

浑惟明笑道:“少主不知,扬州进江水出海口,夜间感海生潮,所生潮汐一直涌至茱萸口,此刻便是潮汐推着画舫在走,少主自去安睡,明便到茱萸口,山阳渎宽阔无需换舟,画舫可直抵洪泽。”

江朔这才知道浑惟明前面急着从何逊楼跃上画舫,倒也不单在窦庭蕙面前为了炫耀武技,也是为赶潮头,不敢让画舫稍停。

侍女引他到一间雅室就起身告辞走了,江朔见卧具、衾褥也都精洁雅致,他躺在榻上,听外面有琴声响起,料想是俞兰棹在抱琴弄月,他却不甚通晓乐理,心想要是湘儿爷爷或者葛庄主在就好了,他们必知琴音何意,他奔波了一,头一粘枕不一会儿便昏昏睡去,半梦半醒之间听到少女歌声幽幽传来: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