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朝堂局势 (第1页)

作者:断更惊鸿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不过好在京城保卫战和在山西驱逐北虏之战、与吴三桂的磨盘山之战这一系列的战役将晋、辽两军的威名打了出来,因此其他各路总兵倒是暂时还不敢轻举妄动。

朝廷内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齐楚浙党,整个士林从未像现在这般团结一致。全国的读书人都对晋王和辽王口诛笔伐,认为他们肆意杀害朝廷命官,逼宫自立,是十足的乱臣贼子,请求崇祯天下之兵讨伐他们。

两路军都不顺的同时,明朝内部也是危机四伏。最让朱由检忌惮的便是各地手握重兵的大将们。

从御营离开京师起,时间又过去了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向西的原味馒头抵达了太原,并将这里当作了自己的晋王府驻地。总兵谢志良虽然仍是朝廷的总兵,但朱由检特地下了一道圣旨,让他受晋王府节制。

宣府总兵王承胤、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驻守正阳的刘良佐、庐州总兵黄得功、宁南伯左良玉等等各地的将官全都拥兵自重,除了黄得功还算忠心,其他的都是各怀鬼胎。

在看到晋王、辽王封王成功的例子后,不少将领都想效仿两人,再来一次“上京”

。一时间,明朝竟有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之中的危险。

随着爆竹声在京城响起,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大明王朝迈过了艰难的崇祯十七年,进入了崭新的崇祯十八年。

除了钱谦益,其他三人都是原本的阁臣。

在原本的历史中,闯王破京师后,方岳贡自缢、范景文投井,两人均算是守住了臣节。

邱瑜相比之下略微差一点,被闯军抓获后遇害,但也没有做出什么投降求饶之类的事情。

三人都算是能臣。

方岳贡在任松江知府时,修建了江南地区的第一座石塘,解决了海潮溃堤,毁坏农田的问题,造福了一方百姓。

在修建过程中,他亲自审时度势,寻找有能力的石匠,并四处劝说富户捐资,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召见工人,检查放的银两是否有人克扣。在他的努力下,石塘才得以成功竣工。此后这一工程造福了松江百姓数百年。

在这之后,方岳贡也一直以廉洁著称。虽曾被人挟私报复,诬陷其贪污而被下狱,但在感念其功德的百姓自为其鸣冤后,朝廷最终查实其没有贪污行为,因而这次入狱反而让他名噪一时。

毕竟,被彻查之后还能干干净净的文官,在明朝末年那可是稀罕物。

范景文同样是以清廉著称的官员,他起初任东昌推事,不受委托,不受馈赠,被当地百姓誉为“不二公”

,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为很多遭人陷害或是屈打成招的犯人平反昭雪。

同时,和一般的文人不同,他还带兵有方。在己巳之变中,范景文率八千人马勤王,不仅兵饷自理,而且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全军秩序井然,令人称叹。因其出色表现,崇祯三年,擢升为兵部左侍郎,奉命在通州练兵,范景文所训之兵,皆训练有度,军容整齐。

邱瑜则是擅长言事,针对明末的困局,他曾上书言恤难宗、择才吏、旌死节、停催征、苏邮困、禁劳役六事,崇祯都欣然采纳,因功升礼部侍郎。督师孙传庭征讨李自成时,崇祯催促孙传庭战,邱瑜上奏道:“督师孙传庭出关,安危所系,慎勿促之轻出。俾镇定关中,犹可号召诸将,相机进剿。”

可惜崇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断催促孙传庭出战,最终导致孙传庭仓促应战而败亡。

陈演、魏藻德死后,三人无过,自然是继续留任内阁。

至于为什么选钱谦益入阁为辅,朱由检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诚然,钱谦益的一句“水太凉”

、“头皮痒”

令人鄙夷,其虚伪、自私、好党争的特点可以说是集东林党最令人诟病之处的大成。

但是,钱谦益是东林大佬,在江南乃至整个士林中的影响力都不可小觑。尤其作为文坛领袖,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使得他的影响力是跨越党派之别的,对于整个士林来说,都是威望极高之人。

现在,崇祯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人来凝聚士林,稳住动荡不安的局势。被曾经的御营,现在的晋王和辽王杀了一大批文官,现在整个文官集团对朱由检都缺乏信任。

虽然朱由检制造了一个自己也是受害者的假象,但是坊间一直有流传,他跟晋王、辽王关系暧昧,这件事的幕后主使其实就是他这类的传闻。

因此,他现在急需修复和士大夫们的关系。在玩家们真正成长起来之前,他的统治还是必须仰赖他们,如果没有了他们的支持,大明恐怕一天也撑不下去。而钱谦益就是一个能够成为崇祯和天下士人之间纽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