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曹魏其三 曹家父子趴 (第3页)

他们以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以王侯之尊,彪炳于文学史册,亦可谓是第一人。

而且本职工作干得可比某些所谓更适合当文人的皇帝干得好多了。

曹操没想到,自己都算枭雄了,怎么还彪炳的是文学史册呢?

虽然他也不是很在意就是了。

而且,三曹?

是哪三个啊?

既然是父子组合,那首先得排除曹彰。

那应该就是曹丕和曹植了吧,他们两个的文章还不错。

正在挥毫写瘦金体的赵佶与南唐正在写词的李煜感觉自己有被内涵到。

但所谓不承认就是没有。

他们拒绝认领天幕的暗讽。

我至今难以用语言形容,自己在课本上看到那首《短歌行》旁边的作者赫然写的是曹操之大名时的震惊。

毕竟那个时候,曹操在我心中,基本就跟董卓是一个风格的人。我真诚地以为他们是没读过书的草莽且不识字。

啊,我错了。

曹操表示,既然知道自己谬误,就不要专门还要提一下。

更何况,还是将他跟董卓放在一起提!

如果是想成功把他气到,那天幕的确成功了。

与豪放派的曹操不同,魏文帝曹丕走的主要是个婉约哀怨派。

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其实曹丕的文章很清雅细腻,善于共情,写策文又笔力雄厚,是我喜欢的风格。

但没办法,那句“贱妾茕茕守空房”

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我每次想起曹丕,都是一个捧着葡萄流着泪哀怨看向窗外写怨妇诗的场景。

尽管这句诗后面还写到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这种意境优美之语,但我真的记不住了。

曹丕:……

你们的关注重点可真偏啊。

还有,他没有这么文弱,写诗的时候他是不会哭的!

都是什么刻板印象。

因而我们亲切地称呼曹丕为小葡萄。说实在的,如果曹丕想要洗刷刻板印象,大概也只能跟他爹学一下,立马写首什么能进教科书的豪放派诗作比较靠谱。

毕竟那玩意,是真的要背啊。

我从学完《短歌行》之后,对曹操的印象,便成了那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沉默。

这样的印象,也没好到哪里去。

感受到下首儿子哀怨的目光,曹操心领神会。

比起“贱妾茕茕”

还是好了不少的。

曹丕觉得无语。

虽然他确实喜欢吃葡萄,认为这世上没有比葡萄更好吃的东西了。

可为什么要叫他小葡萄啊。

知不知道他名字中的丕字何意?

丕者,大也。

若常柚能听到曹丕之心声,会心领神会,表示,懂了,要叫大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