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 武帝文治十一 (第2页)

他虽然看不惯张汤和公孙弘那副为上意马首是瞻的模样,

对于陛下用人如积薪,

常使后来者居上的冷酷作风很有些愤愤,但是饶是他自己也不敢脸大到说汉家社稷依仗他一人啊。

何况虽然仍旧不满意靡费如此之众去四方征战,但是自从天幕出现以来,他的观点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反正他是万万没法想象他大汉的都城长安被匈奴人攻破的样子的。

总之,在搞定了公孙弘之后,或许也有主父偃提议的效果,汉武朝之后对河套地区的建设堪称是如火如荼。朔方郡,从此成为抗击匈奴前方不可或缺的一个支柱,其军事要塞的战略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当然,对于北部边防的建设自然不止于朔方。

在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之后,又非常顺理成章地又照猫画虎地增设河西四郡。

最为有名的,便是河西四郡的中心武威郡。

他还有一个更为有名的名字,又作凉州,这个名字的来源,我们稍后再提,没错,也跟猪猪有关呢。

时至今日,凉州仍旧是西部边陲,千余年来,关于凉州的诗词不绝如缕,几乎成了豪迈苍凉的代名词。

嗯?也与他有关?

刘彻有些摸不清头脑。

虽然他确实有喜欢给打下来的地盘起好听名字的癖好,但是武威,武功军威,这个名字他还是挺满意的,并没有想让武威郡改名的意思,虽然凉州听起来也不赖就是了。

不愧都是自己起的名字,就是让人有些难以抉择啊。

“秦中川,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

如同西南夷地区最终在战乱之中为国人提供了庇护。凉州与河西故地,其余韵也格外绵长,在五胡乱华之后,在沃野千里的中原沦为人间炼狱的时候,它们最终为中原汉文化保存了最后的火种,待到合适的时机,才终于再次喷薄而出。

所以什么得地无用啊,都是屁话,真要用的时候发现没有可不来不及了。

刘彻深以为然。

没错没错,正是如此。

嘿嘿,看看他冠军侯打下的河西,就是不一般!

司马相如、唐蒙:???

陛下你是不是漏夸了什么?

当然,不说这些远的。自汉武帝之后,巩固边防有了一套完整的建设体系,几乎可以说,沿用至今,是教科书级别的了。虽然具体的措施或许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但是大方向仍旧是那么几个。

迁民实边、军事屯田,再不行再加固长城。

朔方,陇西以及西南边陲,要么募豪民田南夷,要么干脆一举好几得,将灾民迁过去进行军事屯田。非但减缓了地方豪强做大的速度,又缓解了人地矛盾,解决了灾民生存问题,更是开了大规模军事屯田之先河,解决了汉军远途后勤供应的问题。

汉匈之间的地盘不再是无人区,地嘛是越垦越多,反正军事屯田推到哪里,汉朝的国境线就推到

哪里嘛,

这叫什么,

这叫又蚕食又鲸吞啊。

因此,汉朝对于边地的实控力,在封建王朝之中,也是顶尖水平。

而且还为汉朝皇帝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从此之后,导致汉朝皇帝对于北边打仗的第一反应那必须得是,来,让朕先瞧瞧,最近的屯田点在哪里来着?

始皇帝对此三个方法可谓是十分认同。

这些大部分他也曾深思熟虑并付出过实践,效果确实显著。

就是没来得及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