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第1页)

作者:悄然花开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黄牛都走的慢,但是稳当。林秀贞趴在车沿上,笑眯眯的看一路上的风景。村口有个小茅棚,平时都有两个人在村口守着,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今儿也不例外,那人还和林仲修他们打了招呼。

沿着村口那条路走一会儿,一拐弯儿就上了官道。虽然不是铺的柏油路,但铲平碾压,路面也是平坦宽敞的。路口有人摆了茶摊子,不过这会儿没人。

“那是柳二家的,他们家孩子在镇上念书,是个聪明小子,想办法买了这边的地,开了个茶摊,春天,秋后,生意都特别好,果然是读过书的,脑子就是活络。”

高大力一边赶着牛车,一边笑着和林仲修说话。

“柳二?是住在后街的那个?”

林仲修有些疑惑的问道,高大力点头:“嗯,就是那家,君安不是认识大毛他们兄弟吗?柳二和大毛的爹是堂兄弟,柳二上面有个哥哥,不过,这柳大是个不地道的,爹娘刚死,就闹着分家,将老二一家给赶出去了,分文没给。”

高大力叹口气,林仲修挑挑眉:“那柳二一家就愿意?”

“不愿意也没办法啊,他爹是个偏心的,家里的钱财都是老大家的管着的,老大家的说没有,柳二又不能证明有,最后老大家的又说,柳老头死之前欠债了什么的,联合自家的小舅子弄了个欠条,要不是里长公正,怕是柳二还得赔一笔钱进去。”

“都是亲兄弟,至于吗?”

林仲修简直有点儿不能想象,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兄长?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高大力笑着说道:“也就是你们读书人,讲究个什么礼仪什么的,村子里的人哪儿管这些,这还是小事儿,有些事情啊,说出来都脏了嘴。”

林仲修没接话,读书人也不都是光明磊落的,有时候,读书人做出来的事情更没法儿说。

一路到了镇子上,高大力先将刘珍珠他们送到一条街上,那条街上主要就是卖一些布料绣线什么的。林君安身上带着任务,就领了两个弟弟去找书铺去了。

一转眼,就剩下刘珍珠和林秀贞两个人了。不过,街上来来往往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有,倒也不用担心会出什么事情。

“掌柜的,你们这儿可有绣品?”

刘珍珠仔细比较了一下,找了个看起来最大的铺子进去,那掌柜正在打瞌睡,是个小伙计出来回话的:“这位夫人您是要买还是要卖?”

“我瞧瞧你们这儿的绣品都是什么样子的,回头自己做了过来卖。”

刘珍珠笑着问道,那伙计应了一声:“您稍等,我这就给您拿,瞧瞧,这是帕子,这是荷包,我们铺子里都收,都要绣花的,没绣花的不要,看绣花的样式,复杂点儿的,像是这种的,两个铜板一个,不复杂的,像是这种,一个铜板一个,荷包是两个铜板到五个铜板。”

小伙计大约是做惯了这种生意,说起来头头是道:“再来是布料,你们自家准备的,得是丝绸才行,棉布的不要,若是要我们店里给准备,得交押金。”

“你们准备的是什么布料?”

刘珍珠好奇的问道,之前王老太爷送林家的东西过来的时候,里面也是带几匹布料的,不过刘珍珠并不打算卖出去。那些布料都是有钱也难买的,以后不管是当聘礼还是当嫁妆都是顶顶好的,她得为孩子们攒着才行。

第37章

那伙计大约是见多了来卖绣活儿的,倒是介绍的很详细:“一般人家多是买些棉布帕子,所以我们准备的棉布比较多,富贵人家用的丝绸,这个卖的也比较贵,只是,我们得先看你的绣样,做的好了,才能给丝绸,你可带有帕子什么的东西?”

“带着有,这个帕子就是我自己绣的。”

刘珍珠忙点头,将自己的帕子展开让那伙计瞧,伙计看了一眼就赶紧的叫了掌柜:“这绣法,可不是咱们普通的绣法。”

“敢问夫人,你这是……”

掌柜的过来瞧了瞧,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刘珍珠倒是松了一口气,在京城只算是常见的绣法,到这儿就有些认不准,可见这镇上的绣品也都是一般般的,说不定并没有大的绣庄,若是她和三弟妹办一个绣庄,指不定还真能成。

“是苏绣。”

刘珍珠笑着说道,本朝绣品多种多样,几乎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就比如京城那边,自成一格的京绣,苏杭那边则是苏绣,蜀地那边就是蜀绣,怀县这边,距离京城不算远,一般来说,是京绣多一些。

可巧,刘珍珠虽然是京城长大的,但自小学的,却是苏绣。李淑贤学的却是京绣,不过绣艺这种东西,基本上就是一通百通的,李淑贤对苏绣也是很有几分研究的。

“苏绣好卖钱,这是你自己绣的吧?”

掌柜的忙问道,刘珍珠点点头:“是我自己绣的,若是这样的帕子,能值多少钱?”

“你这个布料也好,绣出来的东西也好,至少了十个铜板!”

掌柜的笑眯眯的说道:“夫人您若是想卖绣品,来我们铺子是没错了,我们铺子可是咱们镇上最大的铺子了,给的价钱也公道,绝不会压价的,保准您不会吃亏的。”

“咱们镇子上可有绣庄?就是专门做这种绣品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