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第2页)

作者:张鼎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她死她活与我何干?”

金氏冷笑了一声,“怎么,我还要与她披麻戴孝吗?”

“母亲怎么这样。赵姨娘、赵姨娘死的好惨……”

二郎说着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虽然月娘是金氏的敌人,但因为她温柔大方善良可亲与金氏完全不同,两兄弟不由自主就“叛变”

了。倒不是说他们对月娘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而是在他们过去的日子里,接触的女性不是下人,就是雅姐这样闷不吭声的妹妹,然后就是如同母老虎似的母亲,过去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可当月娘如同一朵白莲花飘飘而来的时候,兄弟俩就同高二老爷一样,仿佛眼前突然开了一扇大门。

两兄弟私下交谈,都觉得像月娘这样的才是女子该有的脾性,以后找妻子哪怕门第差些也该找个这样的。现在她突然去世,对两兄弟的打击着实不少。

二郎一哭,旁边的大郎也红了眼圈,雅姐也默默垂泪,金氏被他们弄的心烦意乱:“你们这是做什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我死了。好了好了,别哭了,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是得了疟疾……”

大郎垂泪道。

原来他们回老家后先是受了热烈的招待。自高老爷成了进士,高家就一跃成为了当地的望族,虽然高二老爷是突然回来,县令和当地的几家大户也都表示了欢迎。

本来高二老爷是不想让月娘同金氏在一处的,但因月娘有了身孕,也不好把她放在外面,就找了家中最僻静的一处院子给她住。刚安置下来两天月娘就发起了烧,因有杨氏这个例子在前面,高二老爷不敢耽误,把安县的几个郎中都请了过来。其中一个说是风寒,另一个拿不准,最后一个则肯定说是疟疾。

这可把高二老爷给担心死了,没说的连忙让人到府城去请郎中。安县离府城是不远的,快的话一天就能有个来回,带上请郎中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天,而这管家却到第三天都没能回来,这时候月娘已经确诊为就是疟疾了,高二老爷担心害怕就又派人去府城,这次倒是把郎中请来了,结果郎中看了却直摇头,连说耽误了,说要早先还好用药,现在这样却要用些虎狼之药了,但她现在又怀着孩子,若是弄不好连孩子都要受影响。

这话更令高二老爷六神无主。虽然他有三个孩子了,对月娘肚中的这个还是非常看重的。对于目前的三个孩子他都不是太满意,两个男孩没什么天赋,雅姐又太懦弱。他过去没什么想法,现在却隐隐的觉得都是金氏的错。别的不说,就拿他大哥的几个孩子来看,就各有特色。所以他就想,无论是从脾气还是容貌上,月娘都要比金氏强,这生下的孩子估摸着也是更有出息的。

但要是顾忌小孩,月娘有个好歹他更接受不了,特别是那郎中说,若不马上救治,月娘生死也在两可之间。高二老爷纠结了一番,就想让那郎中用药,月娘却不愿意,她对这孩子更看重。她知道自己现在能有这样的待遇,一是高二老爷用心,二来却是高老爷在其背后撑腰。可现在,她已经得罪了高老爷。

丢下杨氏自然是高二老爷的主意,但她没有一力劝阻就是她的错了。当时她也想过这样不好,但她身怀六甲也实在怕有个万一。她当时之所以敢离开,也是想着肚里有了高二老爷的孩子,有了依仗,但这个孩子若有个万一,她以后又要怎么办?

她也是大胆,就想了个法子,让郎中给她催产,想着待生下孩子再用药。几个郎中一开始都不敢动手,后来是在她的一再要求下才开了方子,喝了药她倒是有了反应,却生不下来,折腾了两天孩子才落地,却是个死胎,而她自己也没再多活半日。

“都是宋粮那个没用的狗东西,若他早早的把郎中请来,又哪里会出这种事!”

大郎说到这里咬牙切齿,二郎道,“也怪不得他,谁让他碰上了当兵的,你没看他被吓的,人都瘦了一圈。”

“那也是他活该,谁让他看到队伍不知避让,否则怎么别人都没事,就他有了事!”

二郎也不再出声了。他们都不知道宋粮是朱抵有意扣留下来的,朱二公子虽然擅长装疯卖傻,却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本来宋粮交代清楚是会被放行的,毕竟他们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行动,也不用背着人。但朱抵一听高二老爷竟把杨氏母女单独留下立刻就产生了种种不满,再一听高二老爷的小妾病了,他只有暗自喜乐的,这时候不去煽风点火添点麻烦也就罢了,要让他把宋粮放了去找郎中那是怎么也不行的。所以他人在魏阳的时候,就让队伍扣着宋粮,待他转悠了一圈,出了汴京府界这才把人给房了,也就是他心情不错没再打宋粮几十大板,否则宋粮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高家了。

这里面的详情朱抵也没有对安姐说,在他看来,这真不算什么事。高二老爷的小妾会不会因此遭遇什么不测,朱二同学一是不会去费那个心思细猜,二来就算想到了也不会太在乎,至于高二老爷会因此受到的打击……在朱二同学朴素的心灵里是这样想的:“你都不管我家安妹妹了,我还管你做什么?”

“我倒是奇怪了,你们爹的小妾死了,你们两个跑来做什么?总不会又说是我做的吧?”

金氏恼几个孩子为月娘伤心,说起话来也没好气。大郎二郎互看了一眼,二郎垂头丧气的道,“赵姨娘死后,爹很伤心,性情都有些变了。而县里又有了流言,说伯父……伯父谋逆了!”

月娘的死对高二老爷的打击非常大,而偏偏这个时候关于江宁的传言也到了安县,虽然还没有求证,但大家对高家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本来高二老爷是为月娘大做法事的,和尚道士都请了,结果灵堂却非常冷清,连原本扒着上的高家人都没来几个。高二老爷在老家呼风唤雨十多年,突然遭到这种冷遇真是接受不了。

他本是个脾气温和的,这一下却性格大变,家中的下人是不用说了,就是几个孩子也没少受挂落。这一天他竟无缘无关的抓了个凳子去砸大儿子,亏得大郎反应灵敏躲了一下,否则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呢。大郎二郎觉得再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就想到过来找金氏了,他们怕自己走了雅姐倒霉,就把她一起带了出来。

“母亲,二姐这边有什么消息吗?”

二郎说完问道。他同大郎都读过书,知道若高老爷出了问题,他们全家都要跟着不好过。

金氏看了他一眼:“没有。”

“那……二姐能往京城去封信吗?大伯母不是在那边吗?应有确切消息吧?”

“你二姐还要操心她姨娘的事呢。”

一句话说的两兄弟红了脸,雅姐道:“杨姨娘康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