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第2页)

作者:蒙面大侠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回到房间以后顾钦咬牙切齿地警告对方:“你是一位将军,不是情窦初开的毛头小子!

这么幼稚的行为你也做得出来,你就不知道看看场合吗!

下次你再跟我玩这手,我的拳头就会往下再移几寸,到时候让你不举你信不信?!”

邢战不置可否,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顾钦身上,专注得就像他们对顾钦有非分之想,尽管知道只是自己的错觉他也不想忍耐,再次向所有人宣告顾钦已经有主了——嗯,什么时候也得在那群士兵面前这样来一次。不过……邢战揉了揉肚子,顾钦下手可真狠啊。

宿舍那么小的地方自然容纳不下十多个人进行对战演练,于是就集中到训练场上。顾钦也不担心被人看见,他教的都是一些基础,没什么好隐瞒的。不过那些士兵见了反而更加不敢招惹他了,甚至有人假装来训练,实际上就是来听顾钦讲课。

在赛纳斯要塞,除了个人房间之外的地方到处都有监控,许少峰自然也看到顾钦是怎么调。教这群军校生的。他真没想到顾钦会有这样的手段,直接引导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因素来为自己服务,轻描淡写地解决了最大的难题。那副举重若轻的模样哪里像个军校生?分明是一位带过很多兵、经验丰富的军官!

自己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就跟那些军校生一样什么都不懂!

他们到底经历过什么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实力来?许少峰倒是有些期待这两人上战场的表现了。看样子要尽快安排他们参加狩猎。

疯狗部队是赛纳斯要塞的驻守军队,主要任务是保护要塞。只有在上头下达高危任务时才会出动大部队,平时则每天派出一支舰队增援前方的战场,然后第二天再派另一支舰队替换,如此循环往复。他们称之为“狩猎”

,猎杀撒坦一族。仅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实力和自信。

来实习的军校精英们并没有注意到每天都有舰队出入要塞,还十分纳闷,这里不是前线吗?为什么经常看到远处的战火,却从未见过这支部队上战场?他们从最开始因害怕死亡而萌生退意,到顾钦开口教训了他们一顿又重新燃起斗志,如今经历过那些兵痞惨无人道的调。教,他们认为更糟糕的情况自己都能坦然面对了,现在反而开始向往战场,迫切地想证明自己并不比那些士兵弱。

许少峰迟迟没有安排他们上前线,一来因为他们的实力的确不足,担心他们无法像其他士兵那样准确快速地完成长官下达的命令,他不指望他们杀敌,至少要上了战场能自保吧?二来他手下的士兵都是好战分子,战斗太投入的话肯定会忘了这群军校生的死活,这一点真够头痛的。

但再这么拖下去也不行,总不能让他们在这里浪费时间,军部那些大佬还等着检验成果呢。最后许少峰决定把这十四人分成七组,分批上前线,这样即使挂了一个两个总比所有人都挂了要来得好。许少峰没心没肺地想。

这第一批上战场的,肯定是邢战和顾钦,拿两个比较省心的做做试验,接下来有了经验再带剩下那些应该会容易多了。许少峰再怎么懒散不拘小节,在对待任务上还是很有分寸的,只要有军校生在的队伍,他都会亲自带领队。

在接到许少峰的通知后,邢战和顾钦立刻整装待发,跟随舰队出发。他们来到了交战最激烈的地带,这里的战线经常游移不定。

撒坦毕竟不是在主场作战,补给线被拉得很长,联盟军经常会去袭击对方的补给线,有时候他们的补给跟不上了,人类联盟就能把阵线往前推一段距离,等他们的补给跟上,撒坦又会开始进行疯狂反扑,联盟军会避开其锋芒,暂时撤退。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已经进入僵持阶段,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武器出现,谁也奈何不了谁,打的就是消耗战,看谁先支撑不住。而为了避免过多的牺牲,战略性撤退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所以这一带的每一颗星球都经常易主,一会儿属于撒坦,一会儿属于人类联盟。

但是人类联盟有自己必须坚守的底线,比如这一带必须坚守的就是赛纳斯要塞。顾钦记得,这样的僵局是在四、五年后打破的,正是顾弘牺牲之后。当时为了完成那个任务,顾弘的军队从这里出发支援蒙德尔上将的舰队,直到深入敌军腹地,这也是联盟军打得最远的一次了。现在想想,这恐怕是敌军的圈套,引诱联盟军远离阵地好一网打尽。

而当时顾弘带走的舰队里理所当然的就有许少峰的这支冲锋部队,一并牺牲在了战场上。所以顾钦当年加入第四军区的时候,这支有名的流氓部队已经消失了,他并没有接触过他们。这么一想,顾钦对许少峰的印象就变得有些复杂。

顾弘的牺牲让第四军区的阵线节节败退,即使蒙德尔上将回来了也挽回不了颓势(当时他究竟是故意的还是真无能为力已经不得而知),被撒坦一族有史以来侵入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威胁到了首都星。

最后是元帅亲自出马,以雷霆手段将入侵者重新打了回去,并再次将阵线死死卡在了赛纳斯要塞。从失去赛纳斯要塞到重新夺回,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直到著名的赛纳斯要塞保卫战后,才算真正坐稳阵线。

“今天的任务是争夺编号E65W5号星球,我们负责登陆星球夺取敌军建造的防御工事。星球之外的战场有其他舰队负责。”

许少峰简单介绍了情况,“现在,全体登陆机甲!”

他忽然想起邢战他们,“你们两个有带机甲吗?如果没有这里应该有备用的制式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