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第2页)

作者:沈芳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玉华歪头想了一下,面上有些难为情的说道:“崔医师能否先开点药给我留着,若是以后破了,我便让人给我敷上,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实在也不好意思老麻烦您过来。”

五娘这话说的很合理,崔娟也大概有些知道她们在这府里的情形,自己确实是不可能三天两头就过来的,便给五娘配了外敷的伤药方。

等药配来了,玉华特意叫服侍自己的小丫鬟阿蛮拿了一包过来给自己瞧瞧,她仔细的翻看着草药,不时拿到鼻端闻闻,阿蛮立在一旁看着不由也有些好奇起来,等屋里就剩下自己和阿蛮两个人的时候,玉华突然仰头看着她问道:“阿蛮姐姐,你左脚上是否有冻疮一直未好呢,我看你上下楼梯都不敢使力,还老是忍不住在那磨蹭左脚。”

阿蛮大约十岁左右的年纪,和永嘉坊的其他丫鬟一样,相貌颇为端正,就是肤色有些黑黄,平日里做事很是周到细心,显见是训练有素的,此时听到玉华这一句话,却是吓的一哆嗦,她马上结结巴巴的说道:“没。。。没有,奴婢不知道。。。不知道五娘在说什么。。。。。。”

“阿蛮姐姐莫怕,我只是以前也长过冻疮的,若到了这个季节还未好起来,那可就麻烦了,每日里痒到不行不说,万一被磨破了,又会痛的要命,那个滋味,真真是不好受的,阿蛮姐姐,我还不太懂府里的规矩,是不是你们身子万一有一点不好,就不能留在府里了?所以你才一直瞒着的?”

听了玉华这样说,阿蛮黑黄的脸已经被吓的青白了,她呆愣愣看着面前望着自己的小娘子,一双美目清澈澄明,满脸是天真关切的神情,阿蛮却搞不懂她的意思,是真的不懂,还是在威胁自己,她们几个丫鬟到沁芳阁来伺候前,都是被严厉交代过的,这几个小娘子与府里的其他小主子不同,要小心侍候,却又不能真心侍候,阿蛮自问聪明,此时却慌了手脚。

“奴婢,奴婢没有生冻疮,五娘你还有事吗?若无事,刚才。。。刚才赵嬷嬷叫我去取东西呢。。。。。。”

阿蛮这几句话说的虽然还有些结巴,却也很坚决。

玉华看着她哦了一声,便伸出小手拿起药包里的一支干草,好像自言自语一般的轻声说道:“这种叶子细碎的草药,叫白沉香,治伤口是极好的,每日先拿它用热水泡开,捣碎了敷在破皮的地方,待伤口好了,就把生姜片烤热了敷在冻疮上,每日早晚弄一次,止痒很有用的,脚烂了很麻烦的,若不治只怕会越来越严重。。。”

静静的说完了这些,玉华便将药包向前一推,说道:“阿蛮姐姐你把这些收起来吧,崔医师说了,如今还暂时用不到,等我脚真的破了,你再拿来给我便是。”

阿蛮呆愣了一会儿,才手忙脚乱的将药都收拾好了,急匆匆的走出了房去,都忘了和五娘行礼告退。

玉华看着她绕过屏风离去了,才缩起腿窝进了床上,她伸手轻轻揉着自己的足尖,默默的想着心事,这阿蛮平日看起来安静平和,比起那行事间总难免露出几分轻忽的阿秋,似乎更靠谱些,不管她是否承自己的这份人情,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害处吧,反正给她解了这冻疮之苦,也总是好的。

唉。。。。。。想到这里,玉华又忍不住叹了一口长气,若自己当初再早懂事一两年,也许就能帮娘把脚治好了呢,她只顾着瞎想,却浑然忘了,自己种出白沉香的时候,也不过才刚刚四岁的年纪。

☆、第23章程娘子

等到芸娘的身子渐渐调理好了,而四娘的身子却瘦了一圈的时候,饶嬷嬷突然来了沁芳阁一趟,带着顾氏赏赐的各种东西,除了好吃的好玩的,每人都得了一对天工楼造的镶东珠金雀钗,而比这金雀钗更好的,是饶嬷嬷带来的消息,说是夫人得知几个女儿个个孝顺懂事,对学业十分刻苦,连病了也从不懈怠,夫人心疼不已,特命将每日的课时减了两个时辰,而且四天做一休沐,让小娘子们都千万不能逞强,保重身子才是第一要紧的,还让伺候的婆子丫鬟一定照顾好小娘们的起居,若有怠慢,一律严惩不怠。

听了这话,小娘子们谢恩的言辞便格外的真挚起来,四娘拿着那精美华丽的金雀钗,再听到这大好消息,差点就当场哭了出来,就连玉华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过她听到刘娘子、徐娘子的课时都减了,唯有程娘子的课程仍是三个时辰不变,便不免多想了一些。其他人对于这变化却都是欣喜的,这与程娘子是教舞乐的有关,也与程娘子这个人有关。

课业如此一减,除了六娘还在禁足,其他几人顿时感觉从内到外都轻松了不少,此时再回头学东西,反多了几分兴致,尤其是程娘子的舞乐,颇受小娘子们重视,这一日下午,几人如常到了东厅,东厅是几个厅堂中最大的一间,与其他几间不同,几张案几都围在厅堂四周,中间留出空来,摆着一张小叶紫檀的雕花大案几,那是程娘子的位置。今日,程娘子要开始教她们琵琶和“柔旋舞”

程娘子的厉害,她们是早就见识过的,但看她今日端坐在那里,纤手挽春,细捻轻拢,琴音强如疾风暴雨,轻似燕语呢喃,一曲《月儿高》弹奏完毕,真把人也听醉了,几个小娘子的神情都不由有些迷蒙起来,玉华心中却一阵酸涩,耳边依稀响起了娘沙哑的吟唱“月儿高、长空远,风吹过、沙洲上。。。。。。”

,她突然明白了娘因没乐器可教自己时的遗憾,娘嘴里念念不忘的碧空、草原、雪山仿佛都在这曲子里鲜活了起来。

面对众人的惊叹,程娘子脸上却不见一丝得色,她的样貌让人有些看不出年龄来,修眉凤目,五官生的十分清淡,远谈不上美貌,却叫人过目难忘,此时只见她薄唇微启,漫声说道:“自从六年前那场大乱之后,长安城内便没了胡人、胡曲、胡旋舞,这两年却冒出个什么柔旋舞出来,真真是掩耳盗铃,可笑之极,要错也是人的错,乐也好,舞也好,又有什么错呢?”

听她在轻描淡写之间说出如此大忌的话来,几个小娘子俱是一惊,摄于她的气势,并不敢表露什么,玉华假装俯身整理鞋袜,偷偷看了一眼厅堂门外,见并无什么动静,才放下心来,程娘子的课,齐嬷嬷并不会坐在后面监督,只守在门外听候程娘子差遣,这许是因为程娘子身份的关系。

小娘子们入学第一天,齐嬷嬷就介绍过了,这程娘子曾在宫中任过司乐一职,在出宫前甚至已经做到了尚仪的位置,那可是正四品的女官啊,所以虽然她的课也是极耗精神体力的,却并没人敢造次,就连六娘之前刚练功的时候,被程娘子的竹鞭打在身上时,也并不敢吱一声。

程娘子仿佛没看到几个人不安的表情,继续说道:“如今整个京里并没多少人善弹琵琶,都一窝蜂学古琴去了,可他们既然连柔旋舞都能弄的出来,想来也憋不了多久,估计等再过一年半载的,这琵琶恐怕又要重新风靡长安了。”

听了这话,琪娘和芸娘两个俱是眼前一亮,等程娘子开始教授指法时,她二人便学的极为认真,玉华因为人小,连琴都还抱不太稳,可她节奏感却显然挺好,弹拨间颇有灵气,芸娘一直小心观察着程娘子的脸色,见她看着五娘时似乎面带一丝赏赞,便有些急了,越发较真起来,反倒是更乱了指法,程娘子又巡视了一圈,又随意拿起琵琶在弦上拨弄出一片锵锵之声,对众人说道:

“不管是学何乐器或是乐曲,首要便是掌握这曲中的意境,指法娴熟,只能称匠,曲意直达,才能称师,你们是做匠,还是成师,那便要看个人缘法了,但要切记住一点,欲速则不达。”

芸娘心中有鬼,只觉得程娘子这话就是说她的,心里更多了几分怨怼,看着玉华瘦小的背影,恨恨的瞪了两眼,琪娘在一旁瞥见了,嘴角微微一弯,等她们练了一个多时辰,程娘子便开始教授她们“柔旋舞”

了。

玉华看了程娘子的演示,才知道这所谓“柔旋舞”

的脚步几乎和胡旋舞一模一样,只是加了很多手上的动作,而这些手势极为轻柔优美,倒让原本热烈奔放的胡旋舞变了面貌,手慢脚快,上柔下急,别有一番风味,这大概便是这柔旋舞名字的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