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第2页)

作者:沈芳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听了皇后的吩咐,元娘便上前将二人拉着站了起来,由殿内一位圆脸的女官带着,往殿外走去了。

等看着她们三人出了殿门,崔泽芳便命人在偏殿的梢间设了点心瓜果,两人移过去方便讲话,梢间一进门,掩在雕空玲珑木格栏后面,靠南窗设着紫檀木雕凤的广榻与雕螭大案,齐整的放着明黄大红两色百子图案的引枕,东西墙角的小铜鹤里熏的是松柏枝,榻前摆了一排紫檀四方交椅,对面放了几个西番莲纹雕花绣墩,顾氏也没往交椅上坐,只让人搬了绣墩挨着广榻坐下了。

见梢间里只留了崔泽芳的心腹,顾氏便放心说道:“启禀娘娘,原还有一个六娘,突然崴了脚,便没带进来,生的也十分不错,眉眼间倒有几分像七娘,也是个活泼爽朗的性子。”

崔泽芳一时没答话,只斜依在引枕上沉思,她相貌生的极为端正,身材高挑丰满,除了眼睛比她哥哥崔泽厚黑亮有神许多,兄妹两个也算相像,都颇有几分宝相庄严之气,崔泽芳神情总是淡淡的,脸上几乎没有一丝皱纹,一看便是过的极为滋润如意的。

崔泽芳虽为继后,与当今圣上李盛却也称的上少年夫妻,先皇后郑氏在太子李济民两岁时便殁了,两年后李盛便按着郑太后的意思,迎娶了十五岁的崔泽芳,彼时李盛也不过才二十二岁,之后崔泽芳多年无子,一直把李济民放在身边亲自抚养,都说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而那时前朝后宫正是郑太后一人独揽大权之际,时不时就要将窝在西内苑的皇上皇后两个叫过去训诫一番,他们一家三口,也算是真正共过患难的。

“无事,这五娘已经是生的极美,真要可用,便也足够了,就是看着有些文弱。”

崔泽芳终于开口了,虽然旁边没有外人,她的声音仍是放的很轻,顾氏连忙尽量探身仔细听着,此时连忙回答道:“五娘看着是有些怯弱,不过竟是个极为聪慧的,诗词舞乐,竟是无一不好,柔旋舞跳的连程平也夸赞了,就是性子吗,确实不很活泼。”

崔泽芳点了点头,又问道:“林儿今年也十三了吧,一天比一天出落的水灵,性子娴静又聪颖,我看这长安城内就没有哪个能比得上的。”

一听崔泽芳说起了元娘,顾氏不由心里一紧,连忙谢恩道:“还不是多亏娘娘熏陶教导。”

,也不敢多说一句其他的,脸上却仍是平和恭敬。

崔泽芳也似不觉,继续说道:“你这阵子可有去你那堂妹府上探访过?”

,说完这话,却不由蹙了蹙眉。

顾氏更加小心起来,身子又向前探了探才说:“因郡公爷吩咐过,这阵子便没敢去,只派人送了些平复伤疤的药物过去。”

“送去了也没用,纪哥儿出了宫,就一直住在济民那里。”

,说到这里崔泽芳面色一沉,看了顾氏一眼问道:“当年纪哥儿失踪的事情,嫂子是否知道些端倪?”

顾氏吓的马上站了起来,急急回道:“回禀娘娘,当年之事臣妇确实毫不知情,臣妇万万不敢有任何事隐瞒于娘娘与郡公爷。”

“坐下吧,我并未疑心于你,只是胡乱一问罢了。”

,崔泽芳揉了揉眉心继续说道:“卓王府本与圣上及崔氏都极为亲厚,隆庆之乱时若不是皇弟英勇善谋,今日你我还不知身在何处呢,那纪哥儿失踪前听说也与你那堂妹很是亲睦的,怎么会弄成了如今这样,平白搅得四脚不稳,都说军中老将现下都对纪哥儿极为赞赏,如今他一直不回卓王府,你说说,今后这卓王府该如何处置呢?”

顾氏虚坐在绣墩上,额上微微冒出些细汗来,迟疑了一下,低声问道:“这纪哥儿。。。可有说他为何不回府吗,他只是疑心于卓王妃,还是真知道什么。。。。。。”

“唉,圣上问他,他只说绝没有疑心你堂妹的意思,可问他为什么不回府,他却又不肯说,圣上现下又不愿有任何事逼迫于他,便由着他住在济民那里罢了,他两人现在倒是快活的紧,天天厮混在一起。”

顾氏听了这话,心里刚一松,崔泽芳却又说道:“如今济民正在劝他,若还是没用,你恐怕要去趟永兴坊找找你那堂妹了。”

顾氏连忙应道:“不知娘娘有何吩咐?”

崔泽芳看了她一眼,说道:“让那卓王世子自己主动上书请愿,把世子封号让还于纪哥儿吧。。。”

顾氏心中大惊,脸上却不敢露出丝毫的不妥来,只低头连声应下了。

且说那叫阿直的女官领着元娘三人出了偏殿,沿着廊道往外走去,玉华看元娘与那女官寒暄说笑,很是熟络的样子,见她的名字又是和永嘉坊的丫鬟都是一路的,便猜这女官应该是皇后从家里带进宫的。而四娘跟在后面,此时已经是顾不得掩饰,左右看个不亦乐乎了。

几人穿过一扇梅花门,便来到一处园子,隔着郁郁葱葱的林木,只听到不远处有连绵不断的潺潺水声传来,玉华和四娘不由都有些好奇的探头张望,这园子就在偏殿近旁,难不成这里还会有什么活水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