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第2页)

作者:欲话生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并附送一些礼物示歉。

农村礼仪较简,男方选定结婚日期,提早半年通知女家,称“对盘”

,又称“行大盘”

。托媒人送礼,有绸缎、布料、首饰及礼金,礼金为数亦甚可观。也有女方讨价还价,至使男方送追礼的。

也有实在是穷的,或是改嫁低嫁之类的,若是离得近,旁边几个人吹着唢呐,顶着红盖头,便由媒人引过去;若是稍微富裕一点的,倒也有个花轿坐坐,上轿前都是要哭的,新娘一般是小声哭泣,母亲则是大声哭泣。

月娘举目无亲,这些自然就免了。林大磊既然下定决心要娶月娘了,虽然在别人眼里是续弦,林大磊却不愿委屈月娘一丝一毫。早早的拿了些粮食和在山上打的猎,去集市上换了钱,那些该买办的东西,都一点不差的买了回来。蔡氏看在眼里,直夸大磊心细体贴,又感叹道:“什么人干了什么事,老天爷那都是看在眼里的,绝不会亏了一个好人,也绝不会饶了一个坏人!”

村里人听说林大磊要结婚了,女方正是那被救回家的小姑娘,又听闻蔡氏给做的媒,便有那些好事者三天两头的跑去李郎中家里打听一二,一时间,李郎中家里却是从未有过的热闹。

蔡氏知道众人的心思,又觉得这是桩好事,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便道月娘虽曾贵为小姐,但身世凄凉,无人问津,已是无所依靠,幸得老天保佑,遇见了大磊这样的好人。

众人便顺根往上爬,问到之前林大磊张罗着给月娘找夫婿的事情。蔡氏一拍大腿根,道那大磊是个实心眼的,怕自己玷污了人家姑娘的清誉,便想着为人家找个好夫家,两人至现在都是清清白白的。。。。。。

那些人有不信的,也有解了疑惑便过了的,不管人家从前有无亲密关系,现下都要成亲了,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还有什么好说的,遂也不再有人非议此事。但这事在这平淡无聊的农村里,倒还是有些看头的,于是大家准备林大磊成亲那日要看热闹的。

东西置办整齐,才花了不过三五日的时间,因为月娘没有娘家,便只好提前在李郎中家准备,由蔡氏扶送,坐着花轿围着村里绕上一圈,再回到林大磊家。林大磊亲自出门迎接,月娘看不见外面的情侣,由林大磊牵引着,门前按照旧俗,依次铺五只麻袋,蔡氏急忙替换林大磊,扶月娘踏麻袋进门,这习俗是有说法的,传递麻袋铺路,称为“传代”

。用五只袋,兆“五子登科”

走进院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先、父母及互拜,两人俱无父母亲人,便对着前方的空座拜了一拜,后对着天地拜了一拜,最后两人交颈互拜。林大磊虽不是第一次成亲,却比上次要紧张欢喜许多,话说回来,上次成亲,他好像也没有什么感觉。

月娘被林大磊用红绸牵回洞房,洞房坐床男东女西,传说新娘坐床面积多,兆婚后怕老婆;新郎坐得多,则兆婚后妻子伯丈夫,故互不谦让,紧靠而坐。而林大磊仿佛无意般,往东边稍微多做了些,月娘那边便留了极大地空地。

林大磊拿起秤杆挑起月娘盖头的红纱巾时,那红纱之下、略施粉黛的娇俏佳人,更是让人难以移开目光,林大磊就那样痴痴地看着她。

月娘见他那副模样,心中羞怯中不免带了一丝得意,便娇嗔着瞪了他一眼。

蔡氏在旁边看着,捂着嘴笑了起来,林大磊方才回了神,有些灿灿然的站起了身子。蔡氏便将枣子、花生、糖果等向新房床帐内四处抛撤,此为“撤帐”

接下来便是交杯酒了,林大磊怕月娘从未喝过酒的,一时喝了会头疼,便在她耳边小声道:“你只抿一抿就好,剩下的我替你喝了。”

月娘羞涩的低下了头,两人互交手臂时,见蔡氏满眼含笑的盯着她们瞧,她脸微微一热,便昂头喝了那杯喜酒。林大磊放下杯子,见她杯中的酒尽数入了她的肚子,便有些担心,犹豫着道:“不如,我去给你熬碗醒酒汤吧。。。。。。”

蔡氏这才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把林大磊从床上拉起来往外推,边取笑道:“这可是大喜日子,外面还有那么多客人要陪,哪有新郎官新婚之日下厨熬什么醒酒汤的,你那新娘子交给我就放心去吧,还是担心担心你自己,莫要被人灌醉了。”

林大磊这才笑着作罢,但还是有些不放心,他又回头看了一眼。他的新娘子,正俏生生的坐在大红被褥上,眸子满含依赖和温存。林大磊就那样恋恋不舍的被蔡氏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