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辩经三 (第2页)

作者:木易金豆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率先回过神的张公瑾起身一声叫好,“先前只是听闻先生大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张弘慎有礼了。”

性情洒脱的张公瑾竟是站起身,对着杨珪媚作了一礼,其余众人愣住了,即便他们认为杨珪媚颇有才华,但心中仍有着男女尊卑之分,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对着杨珪媚行礼,扪心自问,自是无法做到。

杨珪媚也是愣了片刻,嘴中说着折煞奴家了,连忙跪坐着给张公瑾回了一礼。

“阅文馆设立之初便是为了天下之士各抒己见,博众家之长,编撰成册,以供后人读习,所以这里不论尊卑贵贱,不论男女老少,达者皆为师。”

李元吉顺着楼梯而下,朗声道了句,众人见到齐王,均要下跪行礼,李元吉忙出声止住,“此处只有读书论卷之人,没有王侯将相,无需行礼!”

李元吉走到中央,与杨珪媚道,“先生所言,与我所想相近,但是先生是阅文馆的人,因而不能算胜者,除此之外,便是张先生所言合乎我之义,所以今日胜出进入古卷阁的便是张先生了。”

张公瑾此刻正好奇打量李元吉,他本是刘武周手下任职,李靖率大军攻打马邑时,他便知道刘武周会败,便先行离了去,却不想刘武周败的那么快,就连前来支援的突厥大军也惨遭大败。

没了谋生之所的张公瑾想要回到故里暂做休整,但是心中对李元吉好奇,所以张公瑾绕道来到了晋阳。

这两日在晋阳城见百姓安居乐业,孩童无需银钱便能读书,更有不同于价格昂贵卷轴书卷的线装书,一切都让张公瑾觉越好奇。

好奇齐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公瑾来阅文馆一是为了瞧一瞧热闹,其次便是希望能在此遇到齐王李元吉。

此番,见到李元吉自降身份无需众人行礼,对杨珪媚这一女流如此亦是礼遇唤做先生,张公瑾心中不由赞叹齐王确实如同晋阳百姓传言,心性恭谦,毫无皇子的盛气凌人与嚣张跋扈。

犹豫了片刻,张公瑾上前两步,未作跪拜礼,但是行了个揖礼,“见过大王,此题既为大王所出,不知大王能否将答案赐下?”

一席话让所有人目光汇聚到了李元吉的身上,即便是宇文思纯、杨珪媚等人也是如此,都想听一听李元吉心中所想的答案。

“千人千面,吾所想也并非完全正确,既然张先生想听,小王就献丑了。”

李元吉与张公瑾道了句后,转身望向众人,“杨先生所言学以致用已接近吾所想,所学自然是为了所用,只是这用途对于自己无高低之分,但对江山百姓有大小之别,这也是为何张先生为今日魁的缘由。”

“读书明智也好,读书修身也罢,都是各取所需,但是无论何时,诸位务必牢记以书中圣人之理行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便足以。”

“若是要再大的抱负,我希望诸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言一出,全场愕然,宇文思纯口中默默念着最后几句,双目望向李元吉,肃然起敬。

杨珪媚低垂泪,这几句话让她喜极而泣。

张公瑾则是突然觉得有人在用铁锤猛然敲击他的胸膛,李元吉的这番话,字字直击他的心脏,此言不亚于先前圣贤,而如今,却出自一个未曾弱冠的少年皇子之口。

不知如何,张公瑾竟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一时间,难以言语表达心中所想,张公瑾当即双膝跪地行礼,“谨记大王教诲!”

张公瑾跪下后,大厅里众人齐齐跪下,“谨记大王教诲!”

李元吉面无表情,心中却颇为欢喜,倒不是为了众人跪拜,只是因为此番此景,他有足够的把握能留下张公瑾。

同时,李元吉闪出了另一个念头,也不知日后李二在夺权之前占卜出大凶,是不是就此作罢了。

喜欢大唐天子李元吉请大家收藏大唐天子李元吉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