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封赏 (第2页)

作者:木易金豆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纲听闻颔应道,“却不想大王竟是个风雅之士。”

李元吉哈哈一笑,道了句不过是附庸风雅,便领着李纲及身后随从官员到早已准备好的酒食案前,并唤来乐师舞女助兴。

因李纲是礼部尚书,所以李元吉不敢有半点马虎,将堂前的圆桌高凳全都撤了去,众人皆是跪坐饮食,席间其乐融融,只是宇文思纯喝酒之时会下意识的微微摇头,而尉迟恭则是饮完一大碗必定会咂砸嘴。

一顿酒吃罢,李纲前往驿馆歇息,临行之前与李元吉低声道了句,“太子知晓大王喜好古卷,故此行让他一道带来古卷千余卷。”

李元吉听候大喜,连连道谢。

待李纲等人离去,宇文思纯便迫不及待的令冬香取出烈酒,此言一出,尉迟恭等人纷纷响应。

李元吉无法,只能道一句莫要喝多闹事,也懒得去管他们,毕竟今日大家都被朝廷升了官,大喜之时,喝个尽兴倒也情理之中。

众人倒也识趣,与李元吉道了别,便抱着几坛酒往外走去,酒酣兴起,自然是说闹起来,留在齐王府,一来打扰了李元吉的清净,二是他们自己也难以尽兴。

宇文思纯折身而返,接过冬香递来的茶水,抿上一口,道了句舒服。

“沁园春都未喝上,怎的就先舒服起来了。”

李元吉在宇文思纯身前倒是不用顾忌太多,因而不再跪坐,而是头枕着双手的躺在席垫上。

宇文思纯缓缓的从茶水清香中回过神,“朝廷封赏下达,人人欢喜,自然会越奋勇向前,岂能是几杯酒水所能比拟。”

李元吉起身盘膝而坐,“我提得朝廷都应承了下来,这到时候有些出乎意外,不过确实如你所说,大功须大赏,否则人心便散了。”

“人心一散,可就万事难再”

,宇文思纯点附和道,“不过此番朝廷令李尚书前来宣旨,不见得是件好事情。”

李元吉再度躺下,双眼盯着高处的红漆长梁,“你是在担心齐王府被贴上东宫二字?”

宇文思纯点了点头,“大王无意,但就怕别有用心之人谗言媚上,有些事,虽然是捕风捉影,但却也能要人性命。”

“为正兄所言甚是”

,李元吉再度坐了起来,有些事情即便是莫须有,也能掉人头颅,不能掉以轻心,但随即李元吉又释然了,笑着与宇文思纯道,“障眼法迷惑圣人,才有板子打到我身上来,等使臣回长安,我递个奏折与圣人,谢恩的同时将李尚书此行详细言明,日后但凡有大事,都报送京师,想来圣人也不会让我蒙受不白之冤。”

为今之计,也只能是李元吉时常与圣人叙父子情才能化解,同时,宇文思纯也感叹着道,“只可惜京师无人,否则也能早些知晓长安动静,也能事先做个准备。”

这句话说到李元吉心坎里了,虽说早就知晓太子与秦王终究逃不脱宿命对决,但是眼下他进了乱世,搅动了局势,日后怎番变化李元吉也说不准。

要想求富贵,还得多谋划,消息搜集传递,自然不能忽视。

想了片刻,李元吉道,“派人给方圆送信,让他看准时机,招揽一些人,用于在长安城里打探消息,然后以最快的度送至晋阳。”

“倒是忘了方大郎去了长安”

,宇文思纯微微颔,“不过这怕是要消耗不少的银两。”

“不用在乎银钱,长安城的事早些到你我耳中,再多的银钱也是值得。”

李元吉看了眼面露为难的宇文思纯,明白他的苦衷,如今整个并州都在等着方圆带回银子来打造甲具兵器,而自己又让方圆花费银钱去搭建起消息传递渠道,这无疑让宇文思纯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想到这里,李元吉唯有劝慰的道,“为正兄,我知道你的难处,这次圣人对齐王府的封赏你且先拿过去,齐王府的用度我让人挪出五成,也作为军费开支。方圆那边有三五个月经营便会给并州带来大量钱帛,到时候就能解并州之急。”

宇文思纯神情肃然的起了身,“大王如此,下臣唯有从命,必当与大王齐心协力,共同进退。”

喜欢大唐天子李元吉请大家收藏大唐天子李元吉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