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第2页)

作者:奶油馅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又譬如,他一次又一次地和虞家余孽接触,丝毫不担心皇帝何时突然翻脸,要将人株连。

桓岫曾是桓家的一块宝玉。桓家这些年起起落落,他与妻子总共就只有这三个儿子。幼年时的桓岫远比大郎聪明,也比任何同辈都更能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无论是临殷还是永安,谁都认定他将会是一块可造之材。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聪明,隆朔二年,桓岫远超十五状元及第的虞家长子,十三折冠,成了当年科举的状元郎。

都说榜下捉婿。十三岁的状元郎,又是桓府出身,自然成了争相追逐的对象。但这个年纪,成家立业,委实太小了一些,也不适合早早定下亲事,免得中途再出什么意外。

次年,他就捡到了那个不该见到的小孩。

作为父亲,这些年来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应该便是他没能阻止袁氏卖了那个小孩。

明知道小孩的身份特殊,可他还是没去把人找回来,只帮着妻子一道欺瞒次子。直到桓岫自己发现了真相,第一次感觉到了家人给予的几乎是致命的欺骗和桎梏。

他们都以为,那次爆发的争吵,不过就是少年郎的失意。却从未想到,后来所有的疏远与离心,都早已在那时候埋下了伏笔。

显而易见的,身为高门大户的嫡子,哪怕只是个嫡次子,他也有需要承担的责任和身份。他们甚至“好心”

地为他安排好了未来的路——

先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接着入九寺,日后可再调入六部。

后来的事本该如同计划的一般,当矛盾爆发的时候,身为父母,他们才恍然发觉,他似乎想要的是去鸿胪寺典客署。这和他们曾经的预想,差了太多太多。

可那个孩子的不见踪影,彻底成就了他执意入鸿胪寺的决心。

而那之后,他走的每一步,都站在了与他们相反的位置上。

就连后来和薛家的那门亲事,他都不肯和那被李代桃僵送来的婢女作罢。

桓季一度认为,他这个儿子兴许是上辈子的劫难,这辈子投胎过来专门讨债的。尤其在送走婢女,他们再度发生矛盾那次,更是令他觉得,这个儿子他应当放弃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想法,桓岫主动出使番邦的那几年,桓府上下几乎无人会去想念他。就好像,桓府这一代,只有大郎桓桁与三郎桓峥二子。

雨很大,桓季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跟在身后的桓岫。他离开永安城时才多大?

十七岁。

正是最年轻气盛的时候。

一眨眼,很快就该三十而立了。

现在想想,当年的那些决定,也许根本就都是错的。

少年心性,也许朝夕相处下来,别说生出感情,兴许更多的还能是怨。到那时,又何来如今这般浓烈的情。

桓季想着想着,心底生出几分不甘来。

他这个做老子的,还没享受几年小子的孝顺,倒是叫小子都“孝顺”

了虞平初。连虞家平反的事,都成了他儿子一心要办的事情了。

“你想清楚了,真要与康王站对立?”

“父亲是康王的人吗?”

桓岫抬了抬眼皮反问。

“桓府上下,只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