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第2页)

作者:一页小皇书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小妹打量温秀才的脸色,小声辩解道:“二姐是太老实了。”

“老实吃亏。”

温秀才叹息,见路上行人渐渐多起来,不能再在这个话题深入,遂又回到车中。

到达华家,已是斜日偏西,华氏从屋里迎出来,客气道:“哪阵风把亲家给吹来了?”

温秀才瞪她一眼,不等她邀请,自己一掀下摆,迈进门槛。

见温秀才气鼓鼓的样子,华氏已经猜出了大半,心里暗喜,也跟着进了屋。

方才落座,温秀才就跳脚起来,将华氏好一顿骂。华氏倒是不介意,反正为了避免家丑外扬,温秀才不敢大声讲话,再说华氏进京前去找二妹,本就是她的主意,有些东西,未拿到手便不一定是自己的,只有真正吃到嘴,方才踏实。华氏心里有准备,任由温秀才指责,自己尽管矮身伏低做小,说自己教子无方。

她这个样子,倒让温秀才像是一拳打进棉花里,不好继续发作,悻悻坐回到椅子上。

两厢商定,等华归从京里回来,便立即着手办婚礼。

已是炊烟袅袅之时,华氏留温秀才父女吃饭,被温秀才恶声恶气拒绝,连夜赶回了东塘村。

登科

不到半个月,华归未回来,自上京来的喜报到了,华归中了二甲进士,喜得华氏破天荒给了送信人赏钱。送信人颠颠手里叮当响的五个铜板——喝壶茶都不够——哼声笑了笑。

这等好事,本该第一时间告诉孙大娘和温秀才,但是儿子现在有出息了,以后不愁飞黄腾达,华氏起了别样的心思,因此谁都没告诉,一心一意专等儿子从京城回来之后,再做打算。

以致于大妹从郑恒那里得到消息,再把口信捎到家时,又是半个月过去。

下人是瞒着其他人偷偷告诉温秀才的,温秀才怕二妹忧心,动了胎气,因此对她瞒得紧紧的,但是心中恶气出不来,恨得牙痒痒,当即动身去了孙家绣坊,找到孙大娘说了此事。

孙大娘皱着眉头听温秀才说完,安慰他道:“我嫂子糊涂,拎不清,阿归不是这样的人,再说有我,要是他们敢悔婚,我第一个不答应。”

并说明天要去华家一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得到孙大娘的保证,温秀才高吊的一颗心总算稍稍降了一些,但仍是惴惴不安。

因一直盼着孙大娘从华家带些消息回来,温秀才这些天紧张得坐立不安,让二妹看出了些端倪,背着人偷偷抹泪,两只眼睛肿得跟核桃似的。看见她这个样子,温秀才又来了气,不耐烦道:“泪汪汪又做出这副可怜样干什么!

若是当初不糊涂,哪有现在这么多的烦心事!”

二妹忙躲进房里。

易婶子责怪他:“她本就胆小,做什么老是吓她!”

温秀才叹口气,意识到自己话说重了,在外面犹豫良久,走进二妹房中,见她本拿着帕子擦泪的,看见他进来,急忙低头把帕子给藏起来,像只见了猫儿的小老鼠般。温秀才不由软了脾气,温言道:“你好好养胎就行,不必操心这些事,有我们大人给你做主。”

二妹嗯声答应,低着头没说话。

儿子高中的消息在城里传了个遍,华氏在左邻右舍和族人面前总算能够扬眉吐气一回,走出门去,哪个不恭恭敬敬待她?今天这个来送菜,明天那个来送蛋,鱼、肉也全了,颇有处处高人一等的感觉。一得意,难免忘形,当孙大娘问上门的时候,华氏辩解道:“我想着阿归以后是要做官的,自然要找个官小姐配他,温家那个村女如何能帮衬得上阿归以后的仕途。”

孙大娘气得想给她一个巴掌,冷笑道:“是啊,你们如今发达,自然瞧不上我们这些小门小户,趁早将我们亲戚都给断了,免得以后给你们官老爷、官老夫人们丢脸。”

华氏讪讪笑道:“你是阿归的姑姑,打断骨头连着筋,哪能说断就断?”

孙大娘怒道:“我看你就是这么想的!”

孙家以前借了这么多钱给她,华氏怕闹下去孙大娘会翻脸跟她算账,不得不讨好安抚道:“是我一时高兴糊涂了,一时鬼迷心窍,大姑不要生气。”

说着下厨给孙大娘煮浇头面。

孙大娘在华家住了一晚上,嘱咐她:等华归回来,亲自到温家道歉,好让温秀才父女放心。

反正华归一时半会回不来,华氏便唯唯答应。

哪知孙大娘离开华家不到两天,华归便从上京回来了,想想离去的时候,还是个穷酸书生,借遍宗族叔伯也凑不齐上京的盘缠,路费还是从孙家绣坊拿到的,一朝成名之后,不但家里的门槛快被众人踏烂,这个请客,那个设宴,忙得片刻不得闲,中午这一顿还没有消化,下午这一顿又吃撑了。

华归登科,本已是喜极,又听华氏说二妹有了身孕,更是高兴得无以复加,人逢喜事,恨不得立马插上翅膀飞去温家。华归听华氏打算悔婚,想不也不想就拒绝了,严肃道:“始乱终弃,怎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华氏气道:“忤逆子,你娘我还不是为你着想?今时不同往日,往日是咱们求着别人结亲,现下只要我们透露些风声,那些媒婆还不排着队上门?挑个大官小姐做媳妇,往后仕途走起来也顺稳。”

华氏倒了杯茶给华氏,让她不要着急,解释道:“娶妻求淑女,我们眼界再高,人家大官的女儿也未必能瞧得上我们,便算是瞧上了,娶回家这也干不了,那也不想干,要像供活佛一样供着,到时候是她伺候您,还是您伺候她?温家二姑娘脾气温和,又老实孝顺,且有了咱家的骨肉,难道娘舍得不要这么个白胖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