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第2页)

作者:一页小皇书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我原本就是许过亲的人,除了千总家的公子,我谁都不答应,你们要是敢硬逼,我就告到官府去,大不了大家撕破脸,我陪着你们丢面子!”

肩头被人拍了下,小妹回头,看见大妹站在她身后使眼色,遂跟着她出了院门。

小妹好奇心重,问大妹是怎么回事。大妹不爱说人是非,知她是为样图来的,带小妹去屋里拿到手抄本,便打发她回去了。

小妹回到于家,于安已经做好了晚饭,小妹边吃边说话,讲到了苏甜主人家的争执,于安问她:“那位姓苏的姑娘,真的这么说?”

小妹保证道:“我在外头听得真真切切。”

于安“哦”

了一声,低头默默吃饭,听小妹聒噪,偶尔回答一两声。

71

是晚,大妹来到正院,与秦姑娘说起苏慕亭的事情,恳请道:“苏姑娘性子烈,若真是被逼到绝处,只怕……”

关于苏慕亭兄嫂来金银绣坊的事情,桂子已同秦姑娘说过,不过当时以为是人家家务事,绣庄不便插手,所以没有多问,现听大妹这样,才知道事情棘手。秦姑娘沉吟片刻,说道:“你与她同个院子,务必留意她举动,我想想办法。”

大妹谢过秦姑娘,从正院退出。秦姑娘唤桂子更衣,乘了马车往城郊的青云小筑而去。

上京的城门日出开,日暮闭,以击鼓为号,马车到达时,守城的士兵拦住去路,桂子从马车中探出头,递过去一块令牌,领头的将领仔细验证了令牌,命令士兵开城门。

青云小筑距离上京城有一里地,背青云山面桃花溪而建,若不上山论道,金针娘娘便住在这里,距离上京城近,又清幽雅静。

桂子跳下马车,扶秦姑娘从车里出来,敲开偏门。守门的老伯见是秦姑娘,轻声说道:“宫里来人了,已经等了一下午。”

秦姑娘点头,带了桂子先去正厅。

等在正厅嬷嬷看见秦姑娘,忙站起来问好,看了眼身旁的御医,与秦姑娘为难道:“您看……完成不了娘娘交代,奴婢不敢回去复命。”

秦姑娘吩咐桂子换茶,安慰嬷嬷道:“我先过去。”

说着,请嬷嬤稍坐,往厅外走去。

夜色昏暗,秦姑娘手提着灯笼,还要提防甬道青苔滑脚。来到一个林中小屋前,听见里头咳嗽一声接着一声,听着让人揪心。

秦姑娘灭了烛火,将灯笼放在门外,抬手敲门,听见里头喊“进来”

,这才推门进去。

金针娘娘半躺在竹榻上,身上盖了半条毯子,看着秦姑娘关上房门,拿起旁边的枕头垫在自己的背后,嘶哑着声音问道:“绣庄出了什么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

秦姑娘坐到榻边的凳子上,握着金针娘娘的手,觉得凉得和外头的竹子一样,遂从床上搬了条棉被给她盖上。

金针娘娘挪了枕头,掏出帕子又咳嗽起来。秦姑娘坐上榻边,给她捶背。

待她气息平复一些,秦姑娘说道:“苏丫头刚到绣坊的时候,您还记得吗?”

为了让金针娘娘少说些话,秦姑娘紧接着道,“苏家上代人的为人,简直令人不齿,我本来不欲收她的,您说这孩子看着不错,让我留下来先用用看,事实证明您眼光独到,这丫头不但聪明,肯用功,脾气秉性也像极那时候的您。”

“慧极必伤,强极则辱。”

金针娘娘笑了笑,问道,“她怎么了?”

“原来她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他兄嫂现今找来,要带她回去。这丫头也是拧,无论她兄嫂怎么说就是不答应,她兄嫂也是铁了心也带她回去,不知明天会闹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秦姑娘叹气,“她是棵好苗子,要是就此折损,怪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