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丞相 (第1页)

作者:太平经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携带人物:

洛苏:洛氏家主。(可随时召唤)

【宰辅之臣】:掌权中枢,安定天下。

【胜天半子】:运去势消,逆数改命。

洛瑜:洛氏家族。(可随时召唤)

【纵横祖师】:纵横捭阖,独步八荒。

【颜值洼地】:99的魅力值在家人面前完全不够看。

洛无疾:洛氏家主。(可随时召唤)

【卫霍之才】:领兵作战,远奔侵袭。

……(以下省略n个人物)

刘默看的两眼放光,有了这上万号经过历史验证的贤臣名将,四百年王朝稳若泰山。

“朕欲拜卿为大丞相。不知爱卿有意否?”

大丞相。

听起来似乎只比丞相多一个字。

可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以历史名人举例。

萧何是丞相,曹操则是某种意义上的“大丞相”

毕竟,后者拥有调动军队以及其他的各直接涉及帝王层面的多项权利。

相比之下,什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都是小意思。

仅次于封王,加九锡。

而刘默之所以想设立这样一个官职,主要还是为了遏制皇权。

主家的子嗣或许奇葩,但到底没有啥庸、暴之君。

可后头上台的分家弟子,一个个都没学过帝王术。

万一就是翻版的崇祯皇帝怎么办?

丫的选择辅还要依靠上天的旨意,说出去也不怕笑掉大牙。

也就曾经的一脚定江山的李唐帝王、阉人当官的南汉刘氏等能一决高下。

而且,崇祯还一个劲把锅扔到做事的大臣身上。

在他手底下做事,做的越多错的越多,离死越近。

此外,还真“虚心”

听谏。

东林党说众正盈朝,他信了。

袁崇焕说数年平辽,他信了。

孙传庭说可以击败升级后的李闯,他又信了。

这样的皇帝执掌国祚,怎么得了?

端王赵佶,亦分家上场。

轻佻之人,不学无术,不可君天下。

偏偏后宫向皇后将这个瘦金体大家推上九五,一个花岗石害了多少人。

也得亏后头女真人打过来,否则方腊绝不是最后一个起义军。

似此类至尊,就算只在位一年时间,说不得也对天下造成极大的危害。

不说别的,只需学着王莽前辈连续更换几次地名,推行全新的货币体系就能成功让万千黎庶无所适从,痛不欲生。

而且,没看评论说,汉哀帝的妻王曼皇后倒行逆施,弄得天怒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