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逐鹿大明:1644谁主浮沉 > 第五十六章 王徵赠稿

第五十六章 王徵赠稿 (第1页)

作者:梦吴越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王徵为官半生,周流四方,仕途几经沉浮,最后因登州之变差点丢了性命。

好在友人奋力搭救侥幸未死,出狱归乡后便一直过着恬淡自若的生活。

崇祯七年,陕西大旱,赤地千里。

王徵创办“仁会”

,以食饥、饮渴、衣裸、顾病、舍旅、赎虏、葬死七事为救济要务,“全活千百人”

为广播天主福泽,王徵还在本乡设立一所天主教堂“崇一堂”

,作为祈福场所。

“祖父出身农家,悉力农亩,寿九十有七,一生清贫自守,行善积德,人称“老善人”

。”

“简而文”

宅院厢房。

一张略显破旧的八仙桌四周,依次坐着王徵、孙世瑞、唐恩城、王徵之子王永春、张二虎。

孙世瑞献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本卷了边的《圣经》。

几句寒暄后,王徵捋着大胡子,向孙千户介绍起家史。

“到了家父这辈,在鲁桥私塾任教,家父勤学笃行,手不释卷,于经史诸子无所不览,每每读到书中忠孝大节昭着动人者,便动手抄录并反复记诵。家父生前教导我····”

王永春起身去给客人敬茶。

孙世瑞环顾四周,看着这间略显寒酸的厢房,不由叹息。

王家虽不说是家徒四壁,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

当年朝廷启用孙元化为登、莱巡抚,在登州,王徵也曾参与练兵,按理说也捞到了不少银子,为何会如此窘迫?

清代才子张潮《幽梦影》有言:

不治生产,其后必致累人;专务交游,其后必致累己。

王徵这辈子,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传播天主教和钻研西学上,以至于忽略了读书人所谓的“经世致用”

也是和上帝接触久了,没了那种“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

的执念。

君子固穷,教士也是很穷的。

孙世瑞没空听王徵铺垫这么久,忍不住打断道:

“伯父,当此危难之时,督师已奏请朝廷,延请伯父出仕,给您官复原职,去潼关协助大军铸炮,剿灭流贼。”

王徵不语。

孙世瑞继续道:“临行之际,家父叮嘱说,流贼围攻开封,开封一旦失陷,中原则不保。大明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啊,大军救援开封,奈何火器不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红夷大炮是不行的。”

“伯父谙熟西洋火器制造,又信仰上帝,精通西学,晚辈这次来泾阳,就是来请您出山的。”

王徵沉默不语。

王永春一边沏茶,一边忍不住道:

“孙千户,非是家父不愿报效朝廷,只是实在力不从心,老人家都这把年纪了,便是有心杀贼,身子骨也无力啊。”

孙世瑞见王徵精神矍铄的样子,说老爷子五六十也不为过。

他从王徵儿子手中接过茶水,道了声谢,正要继续劝说,却听王徵沙哑道:

“处不得不战之势,求必战必胜之策,难啊!

孙贤侄,这火器固然重要,如果没有练兵,便只是镜花水月,竹篮打水罢了。”

孙世瑞在旁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