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博弈 (第1页)

作者:无字惊鸿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对敌之策差不多就是这样,剩下的细节要等到开战之后再根据局势调整。

秦王政接过蒙毅写下来的计划书查看一遍,确定没有疏漏,点了点头。

“扶苏。”

扶苏乖巧答道。

“散布流言的人手,你和王老将军交接一下。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他需要及时决策。”

要是每回赵国的消息都要在咸阳这边转一手,很容易延误战机。

倒不如交由王翦全权负责,什么时候流言需要推进到下一步,由他自己决定,这样效率更高。

扶苏自然无有不应:

“是,父亲。”

情报人手交到主将王翦的手中,那么之后任何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知王翦。哪怕咸阳能得到消息,也会慢上一步了。

王翦对于王上的信任十分感动,连忙抱拳领命。

别看这种操作好像是应该的,前线大将本来就该最早得知消息。实际上很多君王都做不到这一点,生怕大将在外仗着有兵有情报就拥兵自立了。

更有些脑子不好使的君王,还会下令将领不许轻举妄动。每次都只能等坐镇都城的君主下达指令,毫无自己决策的机会。

秦王政大概是另一个极端。

战事商量好了,将领任命完了,他就甩手不管了。他自己只在关中调度粮草,确保前线士兵不会缺衣少食。

至于每一场仗怎么打、为什么要这么打,任由将领做主。无论是输是嬴,班师回朝之后再细细讨论。

将领们就很喜欢这种甩手掌柜的操作,这在他们看来是君王的信任。

不过有一说一,没有君王在后头胡乱指挥,大秦确实很难打败仗。

扶苏却是做不到像他爹这么潇洒的。

因为扶苏很乐于参与进战略的商讨中,恨不得亲自到前线去充当军师光热。只可惜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的身份都注定他不能乱跑。

曾经有一回他差一点点就能御驾亲征去打匈奴了,韩信都答应带他了。

结果!

被王贲和蒙恬给联手撅回去了!

可恶!

扶苏依依不舍地目送将军们整装出,心已经飞到了两军战场上。

整个坑死李牧的计划都是他和王老将军一起商讨的,他不在多不好啊。中途出现变故,就只能靠老将军一人思考对策了。

秦王政无奈地把儿子拎回去:

“别看了,你给寡人老实待在咸阳修养身体。”

扶苏开始了每日一次的替自己伸冤:

“我身体很好,没有那么虚弱。”

秦王政充耳不闻:

“就算身体好,你也休想去前线,那里太危险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前线刀剑无眼的,万一出了什么状况可怎么办?他总不能再半路改去培养长孙吧?

扶苏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咸阳等消息。

第一场战

役爆得比众人预计得都要快。

秦国调集兵马的动静瞒不了人,赵国早已得到了消息。所以李牧赶在大军压境之前就已经抵达邯郸,从赵王迁手里拿到了大军的指挥权。

来之前,李牧特意叮嘱了代地大部队不要擅动,小心防备匈奴。跟随他南下的只有机动性强的骑兵,来得倒是不少。

——代地那边有赵长城,步兵留下守城倒是不怎么困难,这才能抽调出骑兵来。若是要出关主动袭击匈奴的话,骑兵就不能调走了。

根据赵国那边传来的消息,李牧进宫面见赵王时不是很愉悦。

当时赵王迁是和郭开一起接见的李牧。

郭开皮笑肉不笑地敲打这位老将:

“最近城中有一些不好的传闻,说是武安君有意勾结秦国。当然,我和王上是信任将军的,所以此战将军可要好好打。”

李牧眉头一皱,他对这位相国很是不喜。但毕竟是活了这么大岁数的人,也不是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不至于当场给人撂脸子。

所以李牧只是表情冷淡地表示:

“老夫一心向赵,若真有勾结外敌的心思,三年前又何必将秦军打退?王上与相国放心便是,这次也必让秦国滚回关中!”

老将军自认为已经很给郭开面子了,都没有直接叱骂奸臣误国。他这个人就是这种性子,能为自己辩解两句已经是说软话了。

但是吧,有些人他小心眼。你冷脸、你语气硬邦邦的,在他看来就是你看不起他。

虽然李牧确实看不起这对君臣来着。

想要维护好关系,那就不能只做“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