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宠爱 (第1页)

作者:无字惊鸿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秦国大军进攻楚国北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齐国。

齐王建翘首以盼多年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激动地叫来舅舅后胜,分享这一好消息。

后胜立刻嗅到了利益,建议道:

“秦王果然一言九鼎,承诺了要打楚国就立刻发兵攻打了。看来来之前没有动兵,确实是粮草不济的缘故。”

齐王建也想到了这一茬:

“那舅父,你说之后要是秦国粮草还是不够,会不会干脆就退兵不打了?”

那可不行啊,他还没让楚王也遭受一番他祖父和父亲的境遇,怎么能前功尽弃呢?

不成不成,再给秦国送点粮草吧。

后胜当即把这个活包揽在自己身上,得到准话之后,就高高兴兴地去中饱私囊了。

给秦国送粮那肯定是要送的,但是趁机替自家捞点好处也不过分呀。

这也不能怪他太贪财,主要是他心里不忿。

当年齐愍王死后,太子田法章改名换姓逃到莒地太史敫家里当家奴。期间和太史敫之女生出了感情,田法章复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迎娶这位女子。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君王后。

君王后十分贤德,在世时约束齐国上下,与六国都交往诚信、以和为贵。在她的治下,齐国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儿L子齐王建也受她影响不爱兴兵。

此后齐国一直到灭国,齐地都未经战乱,富庶安平。

但是如此受人称赞的君王后却被其父斥责不配为人儿L女,只因她“越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自与人交往”

,认为她这是玷污了祖宗名声。

说实在的,六国上下对此都十分不能理解。

女儿L当了王后,还当得这么好,不夸就算了,还因为这种小问题在那里挑三拣四,简直就是本末倒置。

最后大家讨论了一番,觉得可能太史敫是个坚定的儒学支持者,学儒学傻了。

由此可见,儒学之风在齐鲁有多盛行。

不过父亲的不理解也不影响君王后,她是个孝顺的好女儿L,对待父亲依然十分敬重礼遇。

君王后已于十几l年前离世,她父亲离世还要更早一些。如今家中当家做主的不再是太史敫,而成了齐王建的舅父后胜。

后胜和他爹可不一样。

他爹不慕荣华富贵,他慕啊。很难说这里头有没有父亲过于固执造成的逆反心理。

本来家族可以早早地就依靠君王后获取好处,都是他爹从中作梗。女儿L特意送来的好东西,自己不要就算了,还要丢出去。

后胜:就是一个大写的心痛!

现在姐姐已经去世,父亲也管不了他了。外甥如此好骗,那还等什么?

之前错失的好东西,他要一一拿回来。那本来就是姐姐赏赐给家里的,他现在重新拿走根本不算个事。

虽然这次齐王建只说要给秦国粮食,但粮食后胜也不

嫌弃。偷偷抠一点下来,可以高价卖给那些逃来齐国的韩赵贵族,这样不就能换成金银财帛了?

后胜卖粮的事情当然是瞒不住的,毕竟他又不能亲自去卖,得通过一点渠道。

秦国在齐地建立的商圈最为发达,和达官显贵家里基本都有合作。后胜是其中最大的一条鱼,一举一动更是明显。

所以很快的,后胜倒卖粮食的消息就通过巴清的商队传到了郦食其耳中。

后胜突然卖粮,这个举动十分奇怪。他哪里来的粮食?又为什么要倒卖?

郦食其在齐国待了这么久,很多事情早就摸透了。靠着太子扶苏支援的钱财也砸出了不少人脉,迅速从后胜的心腹那里打听到了前因后果。

对方表示,相邦让自己再替齐王给秦国送一批粮草过去。

郦食其:好哇,你后胜竟然敢动大秦的粮草!

你不仁我不义,那就别怪我搞事情了。

郦食其立刻避开后胜,去求见了齐王建。齐王建一听秦国贵使入宫了,赶紧让人过来,亲亲热热地拉着说了好半天的话。

话里话外都是期待楚国被灭的那一天,有机会他一定要亲自去看看楚王是怎么当个丧家之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