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075章 陛下除了银子臣还需带走圆嘟嘟

第075章 陛下除了银子臣还需带走圆嘟嘟 (第3页)

作者:梦吴越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好,难得刘卿有这样的心意,你远在辽东,却能想到此层,比朕身边那些读圣贤书的人强,说下去,”

熊廷弼呆呆的望向刘招孙,被刘招孙满口胡言震惊,看来这真名士不要脸起来,连皇上都要甘拜下风啊。

只要不提钱,聊便能继续,这是刘招孙总结的经验。

见成功引起万历老皇帝注意力,他决定还是设法把话题朝辽饷上扯。

“臣观奴贼八旗军披甲战兵,当在八万人上下。浑江、开原战后,奴贼被臣等斩杀四千有余,包衣不计,大挫奴贼士气。然而辽阳、沈阳、铁岭等,守军怯战,甚至有勾结建奴者,臣不便言·····”

“是谁!”

万历挥手打断,比起国本之争、梃击案之类,年近六旬的老皇帝对银子更感兴。

朝廷每年将几百万两银子投入辽东,每次辽饷出后,万历皇帝都会失眠,深更半夜爬起来对白花花的银子念念不忘,却没了回响。

现在竟然有人敢用自己的内帑,去勾结建奴,这如何不让老皇帝恼怒。

宫女上前给皇上擦了擦汗水,万历愤怒望向刘招孙,熊廷弼也盯着刘招孙看,方从哲云淡风轻,辽镇水太深,他刚升为辅,自然不敢去蹚这趟浑水。

“臣不能言,证据尚不充分,”

“看来,刘卿真有古君子之风,好好好!”

万历气的摇头,沉默许久,让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说下去。

“辽沈沦陷后,开原兵力单薄,独木难支,臣已做好殉国准备,然而臣死,对辽东大局亦无任何影响,”

刘招孙说的颇为悲壮,也都是事实,万历点点头,脸上表情没有变化。

刘招孙见状,决定直接放大招,稍稍酝酿,开口道:

“皇上,臣在辽东一月有余,除冲锋陷阵,为国杀贼外,也曾遍访耆老,深入乡野,对这辽事有些愚见,请为皇上言之,”

万历不耐烦挥挥手:“话说直白一些,别像个文臣,文绉绉的,”

刘招孙哑然,已经很直白了好吧。

“皇上,辽东属于苦寒之,稻米一年一熟,早年太祖、成祖派大军经略辽东,鼎盛时期,辽东有大军四十万,军士屯守结合,自给自足,辽东也能安定井然,后来随着辽军衰落,就如今日之卫所,辽东屯田也渐渐废弛,生产粮食不能供养辽东大军,此外,太祖制定的纳粮开中(1)之策,永乐年间,朝廷给商人一份盐引,便可让商人向边境运送粮食二斗五升,利润颇大,因此很多商人都赶往辽东,他们不仅运送粮食,而且自己花钱招募流民,开垦土,出钱建造墩台,如此以来,国家安宁,商人富足,可谓双赢,”

万历再次打断刘招孙,皇上此时已经可以基本判定,眼前武人应当不会受人指使,如此谙熟辽东事务,非常人能及,这样的人必定不会被人当枪使,万历皇帝声音柔和,缓缓道。

“难得刘卿,小小年纪,在辽东杀贼报国,还知道这些,这些国朝典章,朝廷规制,便是些文官怕也未必能厘清缘故,比如翰林院那些的·····,”

万历感觉待会儿过来的那个科进士,恐怕也不是刘招孙对手,不觉又有些沮丧,挥手道:

“罢了,这纳粮开中,熊大人和方辅,都是知道的,你就不必赘言了,说重点,”

刘招孙连连点头,其实他知道的也只是皮毛而已,若再说下去,就要露馅了,便长话短说道:

“后来朝中一些奸邪之人,见盐引利润巨大,就以职权之便占据,而普通商人却得不到盐引,往往需要运粮后很久才能得到,时间久了,大家就不愿再运送粮食到边境,这项政策就荒废了,”

刘招孙这话说的很含蓄,其实真实历史中,为了一己之私眼前利益,占据盐引,破坏纳粮开中政策的,主要还不是贪官污吏,更多的则是高层统治者,连有仁君之名的明孝宗都曾多次赐给皇亲国戚盐引,其他皇帝可想而知。

熊廷弼身子微微前倾,仔细听皇上和刘招孙谈话,努力不让自己错过一个字。

他当日在开原,与刘招孙一番长谈,草草聊了些平辽之策,那时候只觉得此子有些治边之才,是真正在辽东做事情的人,今日观之,这刘招孙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喝了口茶,抬头望向刘招孙背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纳粮开中之策废弛后,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开中折色”

(2),沿用至今,臣以为却是本末倒置,忘记了开中的初衷乃是为了供应边军粮食,而非增加国库收入·····”

“刘卿,扯远了,继续说辽东!”

刘招孙连忙点头,朝廷很多人都指望着这“开中折色”

盐引捞钱,这政策实行已有百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不是自己一两句话就能驳倒的,于是他赶紧打住,继续回到整体。

“皇上,刚才臣所言三者——屯田废弛、辽东不便耕种、纳粮开中——只会导致一个结果。”

“那便是,辽东米价持续上涨,”

刘招孙望了望周围各人,补充说道:

“当然,九边各都是一样,只是粮价上涨程度不同而已,”

万历微微点头,示意刘招孙继续说下去。

“加之每年百万两辽饷涌入辽东,奴酋叛乱,辽东粮价更是暴涨,目下在沈阳,一石米可卖五两,比京师贵出两倍不止,”

熊廷弼朝刘招孙看了一眼,起身对皇上行礼,补充道:

“皇上,老臣以性命担保,刘招孙所言辽镇之事,皆为事实。”

万历打熊廷弼坐下,扯了扯皮弁服上的玉带,有些心烦意乱。

自从他记事以来,九边军费每年都在涨,从嘉靖初年的两百多万两,一路暴涨到去年的九百八十多万两。

就在刘招孙入京前不久,还不到五月份,九边的总兵巡抚们又开始哭穷,向皇帝要钱!

说今年的粮饷不足·····

朱翊钧没有接受过现代经济学常识教育,也没有通货膨胀商品流通之类的经济学常识。

这些年他眼睁睁看着银子好不容收上来,立即被人分走,既然解决不了缺钱的问题,那就解决掉向他要钱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