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哥该吃饭了 (第3页)

作者:辣子蘸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

没教养的家奴,不知怎么的,嘻嘻哈哈地闹腾到第二进院子里了。

刘隽拉开被子,蒙上头,内心涌出一股被遗弃的痛苦。

在祖厉县,韩遂这样的人物,都是在看着刘序的面子跟他相处。刘序,已经成了祖厉县的代名词。没想到,在这个家里,弟弟也取代了自己。

泪水涌上刘隽的眼眶,他突然感到自己活得真窝囊。

受了张济的十年窝囊气,已经够遭罪的了。到如今,还要在家里被弟弟孤立,又成了一个傀儡。

院子里,不知何时安静了下来,是一刹那的安静,很不寻常。

刘隽擦干眼泪,听着外面的动静,却闻见一股奇异的香味,就在自己的枕畔飘荡。

他翻身起来,看见黑暗中一个模糊的身影,那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弟弟,正双手捧着饭碗,恭恭敬敬地说:

“大哥,该吃饭了!”

好在衙门里的公务,务虚的居多。上面下的文书一道接一道,刘隽坐在县寺里,带着三四个亭长,埋头苦干,总算是把虚头巴脑的活儿应付了过去。

活是虚的,但人情却又是实的。各种关系都得处理,上下左右得疏通好。

就说那个韩遂吧,坐在将军馆里,看起来像是个道士,每天悠闲得不行,可是却反过来向他请安。

请什么安?还不是为了跟刘序做生意,想把冰糖的货低价拿到手,还想要张家坞堡丧事上的那些调料,还想学刘序的那些厨艺。

刘隽心想,这弟弟要不是亲弟弟,但凡血缘离得稍远一些,就直接送给韩遂了,算是“和亲”

可是,这弟弟却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老娘辞世的时候,弟弟还在襁褓之中,傻呵呵地还不知道没了妈妈,刘隽抱着弟弟在灵堂里嚎啕大哭,夜里还得熬夜哄弟弟睡觉,饱尝了多少的辛酸,才看着他长到了这么大。

哪知道,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弟弟神奇地降服了李傕,又在张家坞堡露了厨艺,直接馋得韩遂这样的人物,死皮赖脸地滞留在祖厉县,不走了。

哦,对了,除了韩从事,还有金城郡的主簿,以及武威郡的督军从事。两个都不是好东西,每天都得刘隽亲自陪着吃喝,还嫌饭菜的口味不好。

要不是看在李傕和弟弟刘序的面上,光是直接上司督军从事,就会让刘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哼,谢大人赐饭。”

刘隽鼻腔里喷出冷气来,为自己在这个家里被边缘化而感到悲哀。

谁是大人?自己这个堂堂的祖厉县县长,才是大人。

张济那都不是,他要不是傍上了董卓的势力,充其量就是个土财主。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朝廷命官。

“哦,拉出来了,拉出来了,拉了那么长!”

“多长?”

“长得了不得!”

“多细?”

“细得没法说,细得很!”

……

第三进院子里闹哄哄的场面,直接传到了刘隽的堂屋里,山呼海啸一般,不时地还有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家奴,噔噔噔地从堂屋前跑过来,跑过去。

“第一碗面,出来啦!”

第三进院子里,分明是冯腿腿在夸张地叫喊着。

刘隽舔了舔嘴角,的确是有些饿了。

张家坞堡的那种盛况,此刻在脑海里开始回放。那场面,那个人山人海,香气四溢。真是的!

连韩遂都蹲在梨树下,不顾斯文地吃了一碗又一碗。

“第一碗面出来了,按道理是我吃啊!

唉,弟弟的翅膀硬了,混出人样儿了,都忘了自己这个大哥了。”

暮色四起。刘隽的心头涌出一阵哀伤。

这样的黄昏,总是让他想起小时候妈妈叫自己吃饭的情景。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童年,也是最任性地享受母爱的时光,可以恃宠而骄地不回家,玩的很迟才站在家门口,被母亲骂骂咧咧地带进家门。

他上了榻,蹬掉鞋子,听见闹哄哄的人群竟然涌到前院来,心里莫名感到烦躁,也更加感到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