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以【朝】那些事 > 第141章 屠夫不听老人劝说杀了一条蛇五日夜里他遭了报应

第141章 屠夫不听老人劝说杀了一条蛇五日夜里他遭了报应 (第1页)

作者:为情所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晓强是北宋黄州一个小村里的屠夫。他今年三十多岁,身材魁梧,相貌粗犷,性格极其刚烈,有点类似当今社会的地痞流氓。李晓强从小家境贫寒,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因此他练就了一身武艺,并且变得残暴凶狠,从不把其他人的劝告放在心上。

李晓强脾气很差,村里人都不敢招惹他。每当有人劝他改正时,他就会大雷霆,吓得对方落荒而逃。李晓强经常在村里殴打妄图规劝他的村民,因此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

李晓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靠屠宰牲畜谋生。每天他都在村里的小肉铺里卖肉,傍晚时分就会背着屠刀回家。他不喜欢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大都自己一个人生活。

李晓强酗酒成性,经常一个人买醉。有时喝醉了还会在村里大闹,砸坏东西打人。村里人都很头疼他,但碍于他的武力,也不敢说什么。

一日傍晚,李晓强照例关了肉铺,提着屠刀走在荒郊野外的小路上回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路上行人也渐渐稀少。李晓强步履匆匆,想快些回家大吃一顿然后睡觉。

此时,李晓强突然听到路边树林里传来“沙沙”

的响动。他性格多疑,一听见动静就要过去查看。李晓强立即拐向树林,只见一只鸟“扑棱”

一声从树丛中飞走。

“切,差点让你当晚餐!”

李晓强狠狠地说。就在他要离开时,李晓强注意到草堆里有一抹白色。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条约有二三十公分粗的大白蛇,正在草丛中蜷缩身体。

李晓强眼前一亮,高兴地想:“今晚可以吃顿大餐了!”

他立即拔出腰间的屠刀就向那白蛇扑了过去。那白蛇纹丝不动,任由李晓强将它踩在脚下。

就在李晓强要落刀的一刻,背后忽然传来一个急促的大喊:“住手,这个生灵不能宰杀!”

李晓强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白老者不知何时来到了背后,正急切地注视着他脚下的白蛇。

那老者连声地劝说:“小兄弟,你不能杀这条蛇,它不是普通的蛇!快放它离开,否则你会有灾祸的!”

李晓强上下审视了老者一番,不屑地说:“老头儿,你瞎操什么心啊,这不过是野蛇一条,今晚正好拿它来当下酒菜。我劝你别多管闲事,赶紧滚蛋!”

老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劝说:“小兄弟,千万要听我的,不能鲁莽杀生,否则你会吃大亏的!这条蛇不是普通蛇,它有灵性!”

李晓强勃然大怒,向老者瞪眼喝道:“老东西,你真碍事!再多话小心我宰了你!这是野蛇,关你什么事?”

老者见劝导无效,苦涩地摇头离开了。李晓强冷笑一声,心想“老头子瞎操什么心,今晚可以大快朵颐了!”

于是毫不留情地举刀向白蛇的脖子就是一刀。白蛇剧烈挣扎着,很快就断了气。

李晓强将白蛇扛回家,兴高采烈地准备下酒菜。他把白蛇剥皮去骨,切块,然后下锅炖煮。当晚李晓强狼吞虎咽,一边大口吃着白蛇肉,一边畅饮美酒,心情无比畅快。

“这白蛇肉果然鲜美啊,骨头硬了点,不过也值了。我还能有这样的好运气!”

李晓强边吃边自言自语。

接下来的几天,李晓强都平安无事,也就全然忘记了老者的劝告。

一个月后,李晓强在深夜突然被“沙沙”

的声音惊醒。他警惕地起床查看了半天,但是什么都没现。李晓强感到非常疲惫,只能继续睡了。

到了第五天深夜,李晓强又被相同的声音惊醒。他烦躁地起来查看,仍然一无所获。李晓强开始胡思乱想,也许是有贼入室,又或者自己最近做的坏事惹来了鬼怪。

李晓强头痛欲裂,神志迷糊中,他突然想起一个月前老者的劝告,不禁心中一紧。但是困倦很快又让他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邻居张老汉来李晓强家打算买肉,敲门半天无人应答。张老汉小心推开门往里看,只见李晓强还躺在床上,但是已经没了气息,一动不动。

张老汉惊呼一声,跑进房间推醒李晓强,现他已经变得冰冷僵硬。张老汉大声喊叫,招来了其他邻居。众人现李晓强全身都有被蛇紧缠过的痕迹,指甲紫,脸色惨白。

村民们立即报告了知县,知县带着差役来到李晓强家进行查案。经过查看李晓强的尸体和他的房屋,知县认定李晓强肯定是被一条大蛇所害死的。

但是村民们感到非常困惑,李晓强这个人凶神恶煞,村里人都不敢招惹他,为什么蛇会突然袭击他一人?知县也无法给出解释。

村民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这条大蛇为何要专门复仇杀害李晓强。村里有个聪明的老人猜测,也许李晓强前些天做了什么事,惹恼了这条大蛇,因此遭到报复。

有人猜测那天李晓强杀死的白蛇很可能就是这条大蛇的同伴,它是来为同伴报仇雪恨的。这种说法获得了许多村民的认同。

想到这里,村民们不禁为李晓强感到遗憾。如果当初他没有贪嘴残忍地宰杀白蛇满足自己的食欲,就不会导致这场凶残的报复,丧命于非命。

然而,一切都太迟了。李晓强不听劝告,已经被大蛇所杀,再也没有机会醒悟悔改。他只能在阴间后悔不当初了。

李晓强的教训深刻警示人们,不能为满足个人欲望而滥杀生灵。否则,很可能因为伤天害理而遭殃,甚至丧命血光。

这个惨痛教训希望人们引以为戒,在日常生活中要敬畏生命,保护环境,这样才能避免造作冤孽,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