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 > 第九集 遍地烽火

第九集 遍地烽火 (第1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芒砀山下,林外野营。仰望苍穹,耿耿繁星。

刘邦开怀大笑,声振山林:是何言耶!

你等既都逃命,我因何还要去骊山送死?从此我也要远走天涯,再不复返矣!

徒役闻此,大为感激,俱向刘邦倒身下拜,然后穿山度林,一哄而散。

最后只余十多个壮士,留在原地不动。

刘邦:你等因何不走?

众人:我等皆知,亭长向来心怀大志。今亦无处可去,愿随亭长一起亡命。

刘邦:既是如此,那便去休!

于是乘着酒意,趁夜兼道而走,通过沼泽之地,欲投芒砀山中。只因道路不熟,行走半夜,渐渐迷路。

刘邦:你等何人胆大,敢往前面探看路径?

许某:我去,我去。我最善走夜路,人称许大胆者是也。

刘邦闻此,笑而从之。于是便令许大胆往前面探路,自己与众人皆都倚树而坐,闭目休息。过不多时,忽听大呼小叫,一个人影由远及近。刘邦跳起身来,凝目望去,见来者正是许大胆,神色慌张,狼狈逃回。众徒也被惊醒,一齐跳起身来。

许大胆:吓死我也,吓死我也!

刘邦:何事惊慌至此?

许大胆:前行五里,有条大蛇挡路,足有房檩粗细。去不得了,还是回去罢!

刘邦似乎宿醉未醒,大声说道:大丈夫常行夜路,有何可怕者!

于是舍了众人,独自大步上前,沿着许大胆手指方向而去。十余徒众亦都酒醉,见状意气风,遥遥跟随在后。

刘邦前行数里,果见一条大蛇,其白如雪,正横卧道中。刘邦吓了一跳,急忙拔出肋下长剑,将那大蛇挥为两段。刘邦不理大蛇死活,继续前行,因醉得厉害,躺倒地上睡去。

众人随后跟来,只见一条大蛇横在路上,断成两截,已经死去。

众人见状,大吃一惊,游目四顾,不见刘邦身影,却见一个小老太婆,坐在大蛇尸体旁边,正在呜呜哭泣。只因其身穿黑衣,又值天色未明,故此先前没有现。

许大胆果然大胆,举步上前,问那老妇人道:可煞作怪!

在这深山荒林之中,又是三更半夜,你这老妪从何而来,又因何在此啼哭?

老妇答道:适才有人杀了我儿,是以哭也。

许大胆又问:令子是谁,被何人所杀?

老妇说道:我儿乃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行于道间。不知何故,被赤帝之子来至,挥剑杀之。也是我儿天数如此,在劫难逃,故此啼哭。

众人闻听,头皆乍,以为老妇乃是疯妇,或是说谎。

许大胆正要上前再问,不料一阵风起,那老妇忽然不见。众人皆感惊诧,乃快步上前搜索,又行二三里,见路旁躺倒一人,仔细看时,正是刘邦,正在酣睡,鼾声如雷。

刘邦听到众人喧嚷,醒来坐起,问道:我怎生睡在这里?

众人七嘴八舌,便将刚才之事告之。

刘邦听罢,心中暗暗高兴,由此更加自负,追随者也开始对其心生畏惧。因见天色渐亮,于是率众进入芒砀山中,就此占山为王,等待时机。

画外音:汉高祖斩白蛇起义之事,一看便知是刘邦为神化自己,精心策划而为,与陈胜、吴广“篝火狐鸣”

如出一辙,当不得真。但因出于太史公《史记》,此后几乎所有史册,也将其载为信史,故此便成典故,流传两千余年。

刘邦斩蛇入山之后未久,陈胜、吴广起事于大泽乡,并率义军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此时沛县令也欲响应起义,于是议于县吏萧何、曹参。

萧何便劝县令,请将本县流亡在外之人召回,以增加反秦力量,并可杜绝后患。

县令以为言之有理,便命屠户樊哙,去邀请襟兄刘邦出山,回来担任领兵之将。

樊哙领命,在深山中找到襟兄,现刘邦拥其数百之众,正在山中啃食草根。

沛令遣走樊哙之后,却又突生后悔,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可谓引狼入室。由是命令关闭城门,并欲捉拿萧何、曹参,免其为刘邦内应。

萧、曹二人提前闻讯,潜逃至于城外,往投刘邦营中,报以城中之变。

刘邦笑道:似此等鼠两端之辈,能成得甚事!

便请萧何撰写一道檄文,命樊哙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百姓,杀掉县令造反。

城中得书,立刻哄传。县令平时就不体恤百姓,以致众民不满。此时即得刘邦檄文,于是冲进衙门,诛杀县令,大开城门,迎进刘邦。

城中三老皆知刘邦乃是无赖,欲推萧何、曹参为,带领大家起事。二人都是文吏,深恐一旦举事不成,必被秦朝诛灭九族,为自保之计,就竭力推举刘邦。

众人无奈,便齐推刘邦为,共称沛公,领导大家起事。

刘邦却无这许多顾忌,当下便即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就此招兵买马,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此时是乃秦二世元年十月,刘邦已经四十八岁。

在此之前一月有余,项梁和项羽叔侄起事,兵力已达万人。

刘邦起事之后,立即开始攻略周边郡县。乃攻胡陵、下方与,又与泗水监平大战丰邑。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加入义军,刘邦用为校尉。

占领泗水之后,刘邦继令雍齿把守丰邑,亲自率军进入薛邑,与秦军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