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第2页)

李盛干完两条小鱼一碗肉羹半颗鸡蛋黄,最后在喝羊奶的时候朱厚熜都有点担心自家猫吃撑了,李盛才喝了小半碗就被拿走了,孙念过来摸摸猫肚肚,帮他揉揉:“昭昭吃太多了。”

李盛吃饱了,感觉整只猫猫脾气都缓和了,很好脾气地任摸,甩了甩尾巴自己跳下去。

朱厚熜收拾收拾吃早饭,等吃完一看,昭昭又趴在桌子下面睡着了,他还是有些担心,以前昭昭没这么嗜睡啊。

李盛是前阵子为了攒积分睡得太少了,如今左顺门之事已经化解,他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头,放松了,就开始补觉。

孙念把猫猫抱起来带到坤宁宫后殿去,她白日里起居的屋子是一明两暗的偏厅,昭昭被安置在临窗的榻上,隔着一个小桌子,她就在另一边看账本做针线。

至于前朝事,皇帝都“受惊伤神”

了,不管你杨慎是何等心思,在左顺门哭丧这就是大不敬,何况,昔日杨廷和以辞官相胁,如今他这个儿子又聚集官员在朝中哭求相逼,父子相继的执拗乖张藐视君王,朱厚熜对他的厌恶更深。

原本杨家父子二人,一人在内阁首辅,三朝老臣宰执天下,一人是经筵官,为新君讲书,关系亲近,多么好的局面,谁曾想不过一二年间竟落得如今这个下场,更是令朝中诸位大臣心中警醒。

场大雨后,杨慎等人被看管起来,司礼监与锦衣卫勘察问询,杨慎、王元正等七人拖着病体被发往永昌卫戍边,其余人等各有惩戒。

而后,在朱厚熜的示意下,锦衣卫军校开始查证左顺门之事始末,声势浩大,颇有要办成一桩大案的样子。

杨一清已然还朝,便有人去拜见这位老大人,请求他去劝谏皇帝,如今朝中人心惶惶,他们都是听过洪武年间大案的,若是事情闹大了,这些人便回胡乱攀咬,届时朝中大乱啊。

杨一清笑眯眯地把人劝走,心里知道皇帝这不过是吓唬人的,只看着官宦们被叫去审查问话,但是如今哪个人家遭灾了?

大张旗鼓地闹过这一场,,六日后,恭上圣母章圣皇太后册宝的礼仪照常进行,朝中百官皆分列金水桥南侧,表情恭敬秩序井然,内金水桥另一边,就是左顺门。

十日后,皇帝下令改称孝宗皇帝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

集议之时,上疏支持此事的队伍壮大了,就连张太后的弟弟寿宁侯,竟然也公然支持皇帝,与当日群情激愤的样子,已经是两样局面。

亲弟弟竟然这样软骨头,自己才是孝宗皇帝的皇后,是小皇帝名义上的母亲才对!

就算是如今形势所迫,哪怕是不说话,也不能公然上议支持皇帝尊兴献帝为皇考啊!

但寿宁侯张家也是有苦说不出,去年大火,皇帝就阴阳怪气地当众问他们家,后来年节下赏赐皇亲,他们家明明是皇太后的母家,却没有任何加封,想比当年孝宗武宗在时,显得寥落许多,后来杨廷和及一众老臣被迫离朝,更是让张家警惕起来,这小皇帝别看年纪小,愣是冷心冷肺手腕狠着呢。

现在皇帝眼看着是要抬举自己亲爹亲娘了,要是不识趣儿,谁知道这小皇帝还能干出什么事儿来,锦衣卫的马还在街上跑着呢。

张太后命好,当皇后荣宠一辈子,习惯了别人都捧着哄着她,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冷待,在宫中为此伤心苦痛,甚至大病一场,朱厚熜只是礼节性地去看过两次,令太医好生照管便是了。

李盛站在宫墙上,看着有些冷清的宁寿宫,当日朱厚熜带着母亲来拜见,张太后是何等地威风尊贵,蒋太后跪下去她连眼皮都不带抬一下的,谁能想到今日呢?

这件事平息过后,朱厚熜把朝中官员好生调整一番,杨慎那一帮子人走了,又空出来不少位置,正好张璁等人回京,这不正好嘛。

张璁回京后,也联系亲友诉说这一年来的辛苦,当年他好好的一个新科进士,被杨廷和一脚踹到南京去,大家都同情他,谁能想到人家被皇帝起用,风风光光地回京了。

同僚们都知道这肯定是皇帝信重的人了,自然都肯奉承他,张璁吃了几杯酒,谈兴上来便把怀里的金发晶珠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绘声绘色地讲起来那日他是何等绝望,皇爷的猫像是带着霞光一样从林间跃出,把珠子珍而重之地交给他,他是如何感动,发誓要粉身碎骨以报君恩云云。

又有当时被一起贬斥的其他人也拿出来那珠子看,围观的大家就很羡慕,谁不想当皇帝心腹爱臣?早知道皇帝刚来京城一年多就能干脆利索地踹了杨廷和,当日礼仪之辨,他们也往上冲了,贬到南京怕什么,只要皇帝心里有你,就算是被贬到琼崖岛翻沙子也不怕啊!

置业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