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奎星庙 (第2页)

作者:于中悦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张破厄道“当年昭明太子编了一份儿《昭明文选》,里面说‘知多偏好,人莫圆该’,陛下就是再聪明,也不是生而知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就是仲尼,也有老师,入太庙也要每事问,如此这般,难道不是对君父封锁消息?”

“这里面到底是好心,还是有坏事,怕被人现?”

两个人都吓得跪了下来。

张破厄也不瞧他们‘认出我来了。’

“陛。。。下。”

“你们必然是此地的士子代表,要不然他们也不会选你们,现在朕要问你们,当地的情况,你们要说事情。”

二人便答了起来,徐州连接南北,若说生活,自也不算差,但是南来北往的人多,民间习武之风勇跃,常常有械斗的事情。

这两个人显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种,对徐州的了解不算很深,张破厄听罢,只是点点头,“你们能答这么多,说明这脑袋还没有读坏掉,朕这么多年了,一直倡导要经世致用,没有调查,怎么经世??怎么致用?朕送两幅对联,一副叫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戒,一副叫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盼望着你们学。”

“草民聆听圣音,受用不尽!”

张破厄看了一眼黑脸红的鬼面奎星,右手执朱批笔、左手托金印,左脚后翘踢斗,“那就这样吧。”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了庙看,院内的配房、花坛、太湖石河花木色彩各异,交错别致。

不错,很不错,但是张破厄打算了解一些真东西。

······

《红楼梦》中,晴雯身死之时,贾宝玉听得丫鬟说晴雯“一夜叫的是娘。”

,贾宝玉不信,觉得晴雯肯定念到了他。另外一个懂事的丫鬟见了,立马说晴雯确定提及了宝玉,还说自己是天上的花神,回天了。

这里面其实就有精神胜利法。

贾宝玉为什么偏信晴雯做了天上的花神?就是因为他内心有愧,晴雯是他的丫鬟,对于她的死,宝玉竟然什么都没有做。所以他格外希冀晴雯临死前还念着他,也希望她是真的上天做了花神,这样他心中的愧疚就能少上几分。

精神胜利法是鲁迅提出来的,他本意是批判这种方法的鸦片性质,也就是精神上的胜利绝不会改变事实上的失败。然而事情总是有两面性,这里我想写一点精神胜利法的利好来,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一、人生需要宽慰。

《长恨歌》历来为人称道,启了后世无数作品,但其中最引入瞩目的却不是历史上的实情,而是白居易虚构的内容。“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白居易创造性的把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的故事挪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身上。“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之后的内容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推到高潮,其悱恻缠绵,缥缈瑰丽古来少有。

历来四大美女中,杨玉环的故事影响力最大,其死生之间的情节影响到了《牡丹亭》,但细想下来,如果没有死后的情节,杨玉环和唐明皇之间的爱情故事并不美丽。

诗人其实是以自己非凡的创造力塑造了一个长情的君王。“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是实,“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是虚。白居易这样写,自然有他的目的。打屈原之后,诗人常常有以美人自居的传统,这诗也不例外,看似歌颂爱情,实则是诗人希望有这样的君臣之情。

这样的写法,早在《梁祝》里面就可以见到影子,人死了就死了,怎么可能化作两只蝴蝶呢?但历来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化蝶,这其实也是精神胜利。

人大多希望故事应该有个好的结局。所以就这样宽慰起自己来。

二、人生需要美丽

梁祝“化蝶”

,杨贵妃“返魂”

这样的故事为什么流传那么广?就是因为这个很美丽。唯其虚幻,所以更显其流丽。千百年故事流传下来的,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英雄联盟选手shomaker在比赛失利后,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比赛结束之后我感觉大脑空白,但是大家想一想,失败总是贯穿人生始终,这就是人生。”

就像他说的那样,失败是常有的事情,“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生活之树虽然长青,但不拿精神提取,其实也美丽不起来。

喜欢红楼什么?我是皇帝?请大家收藏红楼什么?我是皇帝?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