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 (第3页)

作者:临江有月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元蘅摇了摇头,将手畔的丝都收好,道:“她可不是什么梁夫人,得叫一声梁大人呢。”

“梁,梁大人?”

漱玉怔愣许久,“那个梁大人?”

“就是她。”

传闻中那个谋逆案的始作俑者,按理说早就被处死了的,越权辅政的尚仪梁兰清。

第83章灭门

从元蘅看到她的第一眼,心中就生了隐隐的怀疑,那支闻澈的簪子更加笃定了元蘅的看法。所以她才会在次日清晨主动邀她同行。

果然不出元蘅所料,她就是梁兰清。

她问元蘅来琅州是否意在丝帛,便证明她也猜出了元蘅的身份。

不过也是,曾经在内廷之中跟随太后做事,一步步走到朝堂,传闻中行事干净利落且狠绝的梁兰清,又怎会是愚钝之辈?

内廷女官一生最难碰到前朝政事,尤其她姓梁,生来就与陆家对立,而她偏就成了陆太后最信赖之人。

在太后垂帘听政的这些年,梁兰清的帮助功不可没。只是后来太后自戕,传闻中的这位女官也被扬灰,从此再无人提及。

可在距离启都的千里之外,她竟隐藏身份好好地活着,连她的亲人都不知晓。

听她透露的只言片语,也能猜出她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过生了一身傲骨的前女官,就算是离开了家族的荫蔽,离开了那些滔天的权力,她依旧让自己在乱糟糟的琅州活了下去。单是这一点,就足够让元蘅钦佩。

“若真与你所说的那般,她既已活了下来,这些年梁晋将军和殿下就在俞州,她为何不去投奔?哪怕隐姓埋名,待在家人身边不比什么都强么?”

元蘅许久没说话。

梁兰清不知是为何活了下来,或许是被人暗中相救,亦或许是皇帝心软。至于她为何不肯回到家人的身边,元蘅不确定,但却想起一些传闻来。

在启都世家之中,闺阁中的女子入内廷做女官的是少数。毕竟好的姻缘便能一劳永逸,他们更倾向于将女儿送入宫中做后妃,或者许配好的人家。

当时皇帝已然及冠,太后依旧不放心还政于他。皇帝意欲临政却不能,便在气头上拒绝了迎娶陆氏女,转而立了梁氏女为皇后,也就是闻澈的母后。

而那时的梁兰清,是梁皇后的胞妹,明明可以倚靠姐姐议一桩好亲事,但她却入了宫中做了女官。两姐妹都在宫中,相护照拂。闻澈在年幼之时也甚至依赖于梁兰清。

后来不知为何,连宫中之人都不知缘由,梁兰清与皇后逐渐疏远。

再然后她便留在了太后身边做事。

在极长的时日之中,她都将宫规视若无物,接手许多前朝的政事。她在那时执意于兴办女子官学,太后也格外听从她的话,不顾众臣反对,兴办女学。甚至梁兰清还提出了让女子科考,只不过被朝臣驳回了,从此这桩事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在太后死后,女学也被废止了。

这样的女子,在史官笔下就是祸害朝堂的妖女。

史书上记——梁氏次女兰清,蠹政害民,后凌迟。

所有的事,都被一笔带过,只有茶余饭后,偶有人提及些不知真假的传闻,从中可窥得她当年风采。就连元蘅也不知孰真孰假。

元蘅猜测,她那般骄傲,顶着如此恶名,只怕是不想再回家去的。就因为她,整个梁家遭的难已经够多了,她可能不想再“祸害”

下去。

这位昔日女官,眼下就在楼下拨着算珠,记着这家小客栈的银两开销。梁氏兰清已死,窗外乱世与否和琅州梁夫人实在没什么干系。她的所有从容淡定,未尝不是一种心死。

而只在元蘅的追问试探之下,她才展露一星半点的心软,引元蘅去看琅州的桑农,去看那些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的人。待元蘅看过了,知道了,梁夫人又换回自己的素衣,坐回小客栈的角落中,继续她的水深火热。

所以她才会在街边与元蘅分别之时说了那一句:“我什么都改变不了,你试试呢?”

元蘅的动作一滞,看向漱玉,道:“梁夫人之事暂且不说,毕竟仅靠猜测来下定论着实太片面。不过今日出门时,我瞧见了一个人的背影。他怎么会在琅州啊……”

text-align:center;"

>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