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 第 163 章 豪爽四

第 163 章 豪爽四 (第2页)

因为这两种理念,两人的官司打到康熙这里,都各自有理,都把对方的治河方案说成灾难,那样子只要康熙认可了对方就是把天下百姓扔进了洪水里。

支持靳辅的人少,各衙门对靳辅都不友好,于是支持于成龙的人有很多。只是几年过去了,靳辅去世之后,经过时间检验,靳辅的理念经得住考验,所以这时候把当年的折子拿出来,小于成龙就成了大家眼里的落水狗。

朝堂上吵嚷了一上午,都说要对于成龙治罪,那么于成龙被治罪了谁去治

水?

康熙这么问了之后,满朝公卿大臣都哑巴了,都知道治水是个苦差事,这个衙门有油水,就是不敢碰,有倒霉蛋挪了六万两,现在全家还在外地发配呢。活多油水不敢碰,谁愿意苦哈哈的去当河道总督!

而且河道容易出事儿,这种没好处苦哈哈随时背锅的衙门,除了那几个骨头硬的,没人愿意去。

所以大家攻击于成龙很积极,对后续的烂摊子怎么收拾完全说不出个一一三四来。

康熙气的散了早朝。

费扬古围观了这一通朝廷撕逼后,饥肠辘辘的跟着去吃饭,刚坐下太监来找他,康熙让他一起陪着用膳。

费扬古来的时候发现太子也在,一番见礼就在下位坐了。

康熙在吃早饭的时候问费扬古对今日大朝怎么看。

费扬古是个谨慎人,他在外面几年,今儿第一次回来参与大朝会,于是很慎重的说自己了解的不多,怕误了事儿,不敢多言。

康熙就在饭桌上和他聊起了青海的事儿,是一些青海的民生吏治,问他对海棠的看法。

费扬古不认为这是为婚事做铺垫,其实也没必要。如果皇帝不问,他会有些慌,担心在皇帝心里自己是青海王的心腹,皇帝问了,才能证明皇帝觉得自己与青海王只是官场的从属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费扬古在路上就有了答案。

他回答的很慢,哪怕有些答案是想好的,也是从各个方面给了康熙回答。

从军事上来说,为了防御藏地和北方的准噶尔对青海的资源越来越倾斜,眼下看是好事儿,但是大战之后如何削弱青海就成了一个问题,要是削的慢了,怕是会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且最好在这一代青海王活着的时候给削了,免得拖的久了成了弱干强枝的事实,到时候新的青海王就远在西北不会听话了。

从吏治民生方面来说没太大的问题,哪怕青海王对当地插手太多,对官府的运行指手画脚,然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北和中原是不一样的,自然需要当地民风彪悍,又因为是满蒙回藏四族交融的地方,风俗与外地不一样也能理解。

康熙对费扬古的话很满意,觉得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海棠是个好孩子,和兄弟们相处的也好,但是过了三四代,血缘远了,就不好说了。

康熙对安亲王府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原因就是岳乐功劳大,王府内部又抱团,岳乐前后有三个嫡福晋,生了十几个儿子,这样的势力让康熙担心安亲王府会不老实。

饭菜撤了之后,康熙和费扬古接着昨日晚上的话题往下聊,今儿重点说到了准噶尔部。

费扬古判断,最近几年噶尔丹有卷土从来的可能。

费扬古认为:“噶尔丹老了,在还有力气的时候还想奋力一搏,策妄阿拉布坦虽然年轻,其狡猾之态比不过噶尔丹。但是策妄阿拉布坦也很滑头,他也希望噶尔丹奋力一搏能打下一片土地下来,土地到了噶尔丹的手里几乎等于到了他的手里,所以最近准部实在是过于安静了,只怕叔侄两个有了几分默

契。”

康熙心里有打第一次大战的准备,

于是点点头,

“往西北屯粮囤兵就是要防着准部南下。到时候朕亲自带大军从京师出发,青海本部出兵,两处在草原上会和,共击准噶尔。”

随后康熙笑了笑:“这也是几年后的事儿了,你在西北几年,也着实辛苦了,给你十个月的假,明年随勇宪再去青海。说到勇宪,那是朕的爱女,她姐妹都有了伴儿,也到了给她找个伴儿的时候了,朕与太后都看上了你们家的扎拉丰阿,你意下如何?”

费扬古只能赶紧站起来谢了皇家的恩典。

看费扬古不反对,康熙也很高兴,跟太子说:“准备好的圣旨发下去吧,先昭告天下有这回事儿,等年龄到了再完婚。朕喜欢扎拉丰阿这孩子,他如今还跟着六阿哥读书,等他不读书了就到朕身边当差吧,先做一段时间的一等侍卫。”

费扬古替扎拉丰阿谢恩,心里对这安排很满意,毕竟前些日子传的满城风雨,若是宫里迟迟不开口,接下来就是各种流言蜚语,不如早点把事儿定下。

君臣又是一番关于西北的对答,转眼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康熙又留费扬古吃午饭。

扎拉丰阿从西花园来谢恩,六阿哥也跟着溜达了过来,太子留他们一起吃饭,康熙应允了,五人边吃边聊。

太子就故意问六阿哥朗惠园的进度,借着妹妹的园子暗戳戳的内涵大阿哥!

六阿哥就说:“前阵子四哥跟着汗阿玛和太子出门,园子的事儿他就几乎没管,儿子和扎拉丰阿去看着把院墙给弄了出来。虽然内务府给的人手不多,好在妹妹王府那边有不少的包衣会泥瓦工,加上从外城找了一些本地百姓,一个多月时间,院墙算是折腾起来了,如今就要在院内各处施工了。”

太子问:“内务府怎么如此怠慢?”

六阿哥就说:“倒也不是他们怠慢,实在是用人的地方多,行宫那里给祖母修缮寝宫,隔壁大哥那里正在上房梁,用的人手就多,反正修墙就简单,派来的人就少,好在这是简单的事儿,才找了些百姓来,哦,没少他们的工钱,都是当天结算的。”

太子就没再说别的,他敏锐的感觉到康熙不悦,给老大上眼药上到这个程度就够了,再多就显得刻意了。

他接着问:“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先挖渠还是先在里面盖房?”

“原本是打算先盖房的。只是如今用砖的人家多,前几天四哥不在,钱在四哥手里,我们没钱就没定砖头。前两天四哥回来了,打发人去问,周围的几处砖窑说这两个月的砖要紧着大哥那边用,四哥就预定后面几个月的砖,四哥的意思是这几天带我和扎拉丰阿去周围几处卖花木的地方看看,伯王和叔王送妹妹的六十棵花树让我们自己去挑。”

太子没想到效果这么好,笑着闲聊:“老四最近忙,你们自己去就行了,选几棵花树而已,还是伯王他们付钱,不必等着你四哥。”

“四哥嫌弃我们两个眼光不好,担心我们选的不好看,非要亲自去看一眼。”

太子转头跟康熙表示:“四弟真是处处认真。”

康熙说:“老四办事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