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132章 农业和人口

第132章 农业和人口 (第2页)

作者:我爱左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胡湘说道。

“也是制作炸药的原料吗?”

大哥问道。

“还不确定,还需要研究,”

胡湘说道。

“这个骨头不缺,要是能制作炸药就好了,”

二哥说道。

“小麦收获了,武安应该不缺粮了吧?”

胡湘问道。

“嗯!

老天开恩,春天下了几次透雨,今年的夏粮是近年来少有的丰收年,”

胡父笑说道。

胡湘也知道,古代农业要想丰收,几乎全靠风调雨顺,虽然有井,但靠人力往外面取水,根本满足不了农业的灌溉,只能少部分土地和菜地可以灌溉,以后要是蒸汽机明出来,在制作抽水机,灌溉的效率就会提高。

其实对农业方面的改进,胡湘也没有办法,这种地不比工业,农民已经经过千年的农耕积累,对耕种的技术,季节的把握已经很了解了。

要想农业丰收,有句俗话不是说嘛,人勤地不懒,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要想在获得高产量,一是种子的改良,二是化肥的使用,尤其是碳酸氢铵等氮肥的使用。

早在一战前时期,欧洲国家都普遍缺少硝矿,英国和法国控制的殖民地,为了不让德国获得硝矿,来制作炸药和火药,千方百计的限制对德国的硝矿出口。

德国天才化学家哈伯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把空气的中氮气合成了氨,他的初衷是为了制作氮肥。

从此硝的来源摆脱硝矿,百万吨的炸药制作成了可能,因为空气中氮气是源源不竭的。

弗里茨·哈伯(1868年12月9日~1934年1月29日),德国犹太化学家。19o9年,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了世界农业的展,因此获得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

但当时英、法科学家认为哈伯没有资格获取诺贝尔奖,他们认为假若没有合成氨工业的建立,德国就没有足够的军火储备,德国军方就不敢贸然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了合成氨工业,就可以将氨氧化为硝酸盐,可以保证火药的生产,否则仅依靠智利的硝石,火药就无法保证,大规模战争的需求。

“现在武安收容多少流民了?”

胡湘又问道,

“到现在有两千多了,”

大哥说道。

“武安还是缺少人口,现在征兵都征不到,很多人被蒙古鞑子吓破了胆子,都想着法逃避徭役,”

二哥气愤说道。

“只有我们强大起来,让人民感到,在武安就是安全的,才能让逃荒避难的人来我们这里,这次袭击要是大胜了,必然增加我们胡家的威名,”

胡湘说道。

胡湘想,武安要是不低于五万人口,应该能满足初步工业化的人口,这样军工生产的人数也能有数千人,士兵也能征集数千,武安就不用提心吊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