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第1页)

作者:东边月亮圆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好像是多理所当然的事情。

  反倒把禾儿噎得没话说,主要是人家看着太坦荡荡,显得她那点琢磨特别没意思,还有点小人之心的感觉。

  她一手抓着草,一刀割下去,觉得这活还不错,起码不憋闷。

  周杨本来看着这把镰刀也怪锈的,心想怎么叫她使出利刃的感觉来,脖子一寒,客气道:“您歇着吧,我来。”

  第45章装修第一更

  装修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要求高的时候。

  禾儿还打算在家装抽水马桶和热水器,工程量直线上升,工期拖长,连费用也一路往上走。

  高明是有样学样,她在家装什么,自己就在家装什么。

  反正将来都是她住,总得合心意才行,一时之间省下不少打听的功夫。

  反正一栋也是忙,两栋也是,房子离得这么近,禾儿觉得自己当仁不让,反正她天天在沪市,总能多盯着点,不像高明这阵子总是四处跑,今天在广州,明天在都,到处宣传伊尔这个牌子。

  进口的零食饮料,价格是贵一点,但在大城市还是很有市场的。

  尤其是赶上快过年,送礼的人总得送点高端的东西。

  高明订做了一批盒子,把几样糖果巧克力装在一起,样子从里到外都散着三个字——够有面,一时之间拿下来不少订单。

  禾儿为支持,适时在禾苗教育推出活动,凡是一次性报名一年课程的人,都可以领取大礼包一份,以及送课五节。

  每年寒暑假都是续费的时候,也是她账上进钱的好日子,今年确实手头不宽裕,只得多出良策。

  当然,很多家长还是比较倾向于一次交一个学期的费用,毕竟都是工薪阶层,培训班收的钱也不便宜,要不是为孩子好,谁也舍不得掏这个钱,一节课够买两斤猪肉的了。

  也不乏有家长愿意交一年的,因为大礼包在市面上就卖三十九块,加上还有送课,这不是优惠是什么,平常可很少有这样的甜头。

  培训班一年到头是不优惠的,禾儿当时把利润就定得很薄,她知道外头的小培训班,或者在家开班授课的价格都比较低,但是她确实做不来。

  禾苗教育不是只有上课的老师,研究卷子、出题的人占很大一部分,还要负责搜罗各地的复习材料,以作填充,加上林林总总的职工,都是成本。

  要不是还有出版社的收入可以分摊一部分成本,她早就提价了。

  打折这种事真是想都不要想,估计这几年也就今年这一次。

  也许是看出老板平常的“抠门”

,这次回笼的资金比她想象的多。

  禾儿做好一年的预算,就把剩下的钱拿去交第二房钱。

  当时约定好是每个季度付款一次,一年内全部给完,有街道的人做见证,房产证也压在那,谁也赖不掉。

  当然,这种见证也是要给钱的,人家还帮你担着风险,万一有点什么,才可以叫他们出面帮你处理。

  买卖双方每次交易都得在街道,同时得有两个人和街道干事的签字才算行。

  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保证彼此的利益,但是也透露出来一点,大家虽然现在房屋买卖爱找中介,但是一部分业务,大家还是更信任单位。

  王月婷这天是陪着禾儿去付钱,两个人打算之后去街上逛逛。

  从街道出来以后,她就说:“中介还是差一点。”

  禾儿把收据叠好放口袋,说:“那肯定的,才做几年。”

  要是十年八年的不倒闭,恐怕才能在群众眼里有更多的分量。

  王月婷是替男朋友操不少心,走在路上,看见哪家厂在盖家属院都得说:“不如大米盖的那个。”

  禾儿其实还没去过,说:“你怎么知道?”

  王月婷几乎是天天都得去转一圈,当然知道,说:“有图啊,哦,还有那什么,样板房。”

  样板房,也是从香江那边流传过来的词,大米让人在工人临时宿舍旁边盖了一间,一比一按照将来的户型,只有一小间,盖得很快,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想趁着过年大家手里头都有钱,先收一订金。

  禾儿这一阵子挺忙的,工地那边离得不算近,只听高明提起过几次,这会来兴说:“那我们看看去吧。”

  王月婷肯定是愿意的,停下来说:“那给他们带点吃的吧。”

  她之所以用“他们”

,是因为不仅大米住在工地,连他从设计院高薪挖来的两个设计师也在。

  三个人没白天黑夜的盯着施工,日子过得是苦哈哈。

  苦到什么程度呢,禾儿一看眼睛都直,说:“这地方,我还真没住过。”

  条件有限,举凡是盖房子,工地一水的支起大棚,夏天热,冬天冷,随便放块木板就是床。

  王月婷头回来不知道多心疼,现在已经缓过劲来,说:“都是这样的,熬过这两年就好。”

  她话是这样说,看到人还是在他手上拧一下,心里还是不舒服。

  大米知道她的意思,其实他打小是能吃苦的,这点算什么,不用装都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今天怎么有空来?”

  禾儿抬抬下巴说:“你对象说有个什么样板间,我来看看。”

  说起这个,大米还是有点得意的,道:“看看看,今天必须让你大开眼界。”

  地方就在大棚的旁边,外面看着还好,里面可是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