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华夏正统 (第2页)

作者:万般半点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来参加大朝会的,有不少老臣,这些老臣即使退休了,但是赶上大朝会的时候,也是会来参加的,这对他们来说,参加大朝会,是极大的荣耀。

当年董卓乱政的时候,李傕三人在洛阳城里也是横行无忌,揍过不少大臣,这些大臣,可有不少人还活着,此刻就在大殿里站着,听见李傕几人的话,都低着头,不敢出声,生怕被李傕几人认出来。

“伯父,吕大小姐是我大汉夷州的州牧,是朝廷下了文书确认过的,来参加大朝会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不会有人有意见的。”

孙权站了出来,大声地说道,声音之大,大殿里的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刘备废除了许多个州的州牧,但是,夷州和琼州还在吕布的掌控之下,所以,吕玲绮的夷州牧,刘备可没有废除,依然是合法有效的。

吕布看了看孙权,朝他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时候,在内侍的大声宣告中,刘备走进了大殿,坐上了高台上的龙椅,这次的大朝会,正式开始了。

其实,这次的大朝会,内容很简单,就是表决通过几个藩属国的独立,大家早就知道了,就等着走程序就是了。

安国的国主吕布、魏国的国主曹操、夏国的国主吕玲绮、炎国的国主周瑜、泰国的国主孙权,一共五个藩属国,在大家表决通过之后,就算是正式的独立了,只等着后面的祭祀大典,昭告天地和先祖了。

吕布担心的,有人会跳出来指责吕玲绮的事,终究还是没有生,看来,大家都很识时务,没人想得罪吕布。

吕布在安国的二十万大军,还有在夏国的十万大军,可不是摆设,还是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几个藩属国独立的程序走完了之后,曹操站了出来,说道:“大汉是宗主国,各个藩属国都应归大汉辖制,我提议,只有大汉天子,方可能称为皇帝,各个藩属国的君主,只能称为国主,不得称帝。”

刘备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下,才说道:“众位爱卿,对于魏王的提议,大家有什么看法?”

孔融第一个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魏王所言,颇有道理,正所谓天无二日,唯有我大汉,才是华夏正统,唯有我大汉天子,才能称为皇帝。”

周瑜站了出来,说道:“孔大人这话,说得可不对啊。大汉天子,才能称为皇帝,这个,大家都没意见。但是,要说华夏正统,我们这些藩属国,也都是华夏正统啊,大家说是不是啊?”

孙权站出来附和道:“炎国主所言甚是,我等难道不是华夏人吗?我等在外开疆拓土,难道不是为了华夏文明的扩张吗?我等怎么就不算华夏正统了?”

周瑜和孙权这番话一说,有不少人开始小声议论了起来,渐渐地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点要控制不住的迹象了。

吕布也明白了,孔融的意思是,大汉才是华夏的正统,各个藩属国只能算是华夏的分支,就像嫡子和庶子,大汉是嫡子,各个藩属国是庶子。

嫡子是有继承权的,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这就是嫡子和庶子最大的区别。

按照孔融的说法,只有大汉,才算是继承了华夏的正统,各个藩属国都不算是华夏的正统,只能算是华夏的附庸,那么大汉就永远都是各个藩属国的宗主,地位不会受到藩属国的挑战。

对于大汉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藩属国来说,这就是不可接受的,没有谁,会愿意永远都是附庸,大家都认为,自己也是华夏正统。

刘备眼见局面有点失控,皱了皱眉头,轻轻地敲了一下龙椅的扶手。

边上的内侍领会了刘备的意思,大声喊道:“肃静,不得喧哗。”

内侍这一声大喊,大殿里的众人都收了声,等着刘备说话。

“各个藩属国独立的事,这就定下来了,等大年初一,祭祀大典的时候,再行仪式。”

刘备说完后,就离开了大殿,对于华夏正统之争,是一言不,不予置评。

刘备一走,大家也就散了,准备各回各家了。

曹操挤了过来,对吕布说道:“奉先,等会儿去我府上,我设宴,咱们这些藩属国,需要好好的聚一下啊。”

“你也叫了孙仲谋和周公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