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贰臣 > 第161章 辽东公孙渊

第161章 辽东公孙渊 (第1页)

作者:关山路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为何如此呢?

为何曹叡要急匆匆召司马懿呢?或者说,司马懿为何上书曹叡?

原来幽州刺史毋丘俭上表,报称辽东公孙渊造反,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建宫殿,立官职,兴兵入寇,摇动北方。曹叡大惊,即聚文武官僚,商议起兵退公孙渊辽兵之策,故而给司马懿邮件。

关键是曹叡担心袁家后人没死绝,如果联合,那么自己能不能赢,还是再输一把官渡之战?

如果输了,那就遭了,袁家灭门之恨,袁家后人若是记得,那真的不知道如何对付了。

那就是三条战线。

辽东公孙渊必然纠结外族,那就更遭了,可能本来只是家里人打打,纠结外族之后性质变了,那就万万不能输了。

公孙渊是谁呢?

公孙渊乃辽东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也。建安十二年,曹操追袁尚,未到辽东,公孙康斩尚级献操。

这事儿也怪袁家两兄弟搞内乱之后还想要借助外族:乌桓。

借助外族的力量然后又不把人公孙家看在眼里,非要拿公孙家的地位,你这样那谁能忍?于是正如郭嘉遗计定辽东中写的: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往征之,辽东可得也。

然后公孙康上大分,立大功,主动砍了袁家儿子,又跟曹老板好言好语说,这样下来曹老板可就开心了。

当即封公孙康为襄平侯,让他镇守襄平等地,相当于是把整个北边对抗外族部分权利给他了。

当然,肯定不能百分百信任,曹老板谁都不信,于是乎,好玩的就来了,纯哥就被调上去了,这几十年都没啥动静。

后来公康死,有二子:长曰晃,次曰渊,皆幼;公孙康弟公孙恭继职,也不打仗,也不恶心曹老板后方,就这样又保持了很多年。

曹丕时封公孙恭为车骑将军、襄平侯。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苦劳也给。

太和二年,公孙渊长大,文武兼备,性刚好斗,夺其叔公孙恭之位,曹睿封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这种人最好掌握了,野心大能力小,至少曹叡那时候是那样认为的。

结果后来孙权遣张弥、许晏赍金珠珍玉赴辽东,封公孙渊渊为燕王。

公孙渊刚开始挺高兴的,毕竟权哥也是皇帝,就算是成了吴臣也是王,反正对他来说,吴臣、魏臣都无所谓,地位高就行,很显然,孙权给的高。

但是,公孙渊蠢,部下不蠢。

立马就劝说:“孙权远在南方扬州,且数次北伐失败,而曹魏近在眼前,若是舍近求远,则大祸将至。”

一顿好说歹说。

公孙渊也是自然明白了。

公孙渊惧中原,乃斩张、许二人,送与曹叡。

曹叡很高兴,于是加封渊为大司马、乐浪公,本来应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对双方都很好,人心不足蛇吞象。

公孙渊就是这种人,心不足,觉得曹叡这么痛快给了自己这么大的官职,说明需要自己,四舍五入,他做得魏帝,我为啥做不得燕王?

虽然他知道即使给了他燕王,他也不会满意,燕王之上是什么?一步之遥。

于是与众商议,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众将都觉得可行,开国元勋谁不想当?

再加上一位袁姓男子道:“主公乃是公孙将军之后,北方的王,何苦屈居曹叡之下?”

“曹叡乃篡汉逆贼,不如讨之!”

袁姓男子对曹魏的怨念很深。

公孙渊可开心了,那能当王不开心?

“倒是不假!

不假!

他做得,我也做得!”

公孙渊心情大好:“袁兄所言极是!”

一般情况都会有人劝,即使是很蠢的决定。

副将贾范谏言:“中原待主公以上公之爵,不为卑贱;今若背反,实为不顺。更兼司马懿善能用兵,西蜀诸葛武侯且不能取胜,何况主公乎?”

袁姓男子笑了:“诸葛亮已兵临长安,曹叡无可奈何,怎叫不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