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刀尖上的大唐 > 第22章 老刘与小刘四

第22章 老刘与小刘四 (第1页)

作者:老蜻蜓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东光兵乱大大打乱了计划。挥退了王可几个,郑二安排郑老三去与那些军士一一问话,并且抓紧打探蓧县梁军的动向,务必弄清局势。

至少,万一梁军发疯向这边打过来,他老郑不至于一无所知。

这事儿闹得。

来的路上,郑守义与元行钦两个还在合计,卢龙和义昌都不打了,梁军十有八九也得滚蛋。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有了张万进等一批叛徒内鬼,究竟贺德伦那老狗何去何从就很不好说了。

王可这队人马也都丢给老三调教。

对于这小子,郑守义也有些考虑。

在可预见的将来,振武军还是他郑某人的根基。在代北,立威早就立过了。当年他与辽王攻取河东,那些京观现在还矗立在黄河岸呢。

现在是恩威并施的环节。

这王可在算是代北的半个地头蛇,有他带路穿针引线,定能事半功倍。至于李嗣源死在卢龙军手里,那都不是事。草原仇杀从来就是这样,战败的一方给杀父之仇做忠臣孝子的多了,只要爷爷自身硬,怕个锤子。

再说这厮本就是被掳来的孩子,不是亲生。

至于说自身不硬嘛……哼哼,那亲儿子也未必靠得住。

操那份闲心。

倒是这小子的老娘……

只怕还在呢。当初破了晋阳,郑守义记得罪官家眷不是赏赐了有功,就是发卖为奴。这厮的老娘能被李嗣源掳了回家养起,估计是个绝色,只是不知现在谁家里。不过这也不是难事,回头遣人往晋阳走一趟,寻老秦或者老周帮忙找找。

还是问周德威吧。

他跟李嗣源是老兄弟,又是老河东,办起来估计顺手一点。届时母子团圆,这小子当能归心。

对于老秦,郑大帅实话说是有点心结,能不烦他就不烦他。

听说刘守光已死,元行钦似乎瞬间老了十岁,精神萎靡,形容枯槁。

郑守义明白此时多说无益,让人扶他下去休息,自己则叫了碗羊汤配点饼子凑合充饥。又上城来转悠,去寻大头兵们聊天,武大郎都让他滚远不要跟着。

下午受了惊,夜里虽然很困,但是郑大帅是一点睡意也无,脑仁跟沸腾了一样,出奇的亢奋。根本不敢闭眼,闭眼也静不下来。

环顾左右,郑大帅感觉看谁都像卢文进,哪里敢睡?

亲兵头子造反,太他娘地吓人了。

只有行走在大头兵的中间,听他们述说生活种种,感受其对自己的真诚爱戴,才能稍抚郑大帅破碎的心。

一圈行走果然效果不错。

郑二渐觉心情放松,将要天光时,一阵困意袭来,他干脆抱着杆大枪裹了被带,就靠在女墙跟下轻轻睡去。

为什么不是沉沉睡去呢?因为真是睡得很轻。

在梦里,二哥见到了久违的大哥与阿爷,还有娘娘。

他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平静的从前。

突然,李三郎不知从哪里窜出来,口里念着那些酸词,唾沫星子扑啦啦喷了二哥满头满脸,无论如何是躲避不及。

原来是天上落起了雨夹雪,将郑屠子浇醒,骂骂咧咧下城去了。

这年头做大帅,可是太难了。

……

刘守光身死,原本就不太热闹的战局再次陷入沉寂。

远在清池的李枢密听说东光兵乱,不胜唏嘘,感慨刘二怕不是命里该绝。遂传令郑二暂住东光,与蓧县的梁军对峙即可。

不必上前挑衅,梁军来攻亦无需守。

其实不必他说,若梁军顶上来,郑二肯定是撒腿就跑。为一座无足轻重的空城死磕,他可没那么蠢。

三月初七。

身在贵乡的梁帝收到杨师厚捷报,两日前,也就是三月初五,枣强城破。

城是破了,就是过程有点搞笑,行营二把手李周彝居然险些被刺客弄死。

却道是怎么回事?

那天杨大帅放了一天魔法攻击,城虽没能拿下,但是也吓得成德兵不轻。夜里就有人出城请降。几个士卒缒城而下,落在李周彝的手里,说愿于夜里诈开城门,献城求活。

李周彝立功心切,就让这几位领路,准备偷城看看效果。

为防其有诈,李周彝还做了点防备,只给赵兵一支扁担自挑着攀墙用的挠勾绳索带路。结果一厮竟觑个机会,拿扁担就把李周彝给放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