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刀尖上的大唐 > 第16章 北巡与西征八

第16章 北巡与西征八 (第1页)

作者:老蜻蜓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夏州城下的这场战斗,最大意义就在于让这些土生蕃儿明白了一个道理。

唐朝爸爸,还是你爸爸。

两军列好阵势,李承嗣不急进攻。

李都统初来乍到,总要让本地土着先表演,还得演个够。

时下还没有诸葛丞相七擒孟获的传说,但是,此中精髓李都统十分了解。常年与胡儿交往的李都统深知胡儿的秉性,那就是欺善怕恶。作为外来户,要立得住,先就要胡儿们服,要胡儿们怕。

讲道理?

呵呵,刀子就是最好的道理。

刀子不硬,那也不必费那个口舌。

党项羌果然没让咱李都统失望,甚至都没让他等太久。

眼见唐军果然人马不多,很有信誉,气焰嚣张的山民们便率先起进攻,呼呼啦啦就冲上来。

举刀盾的。

舞大枪的。

耍粪叉子的。

这一窝蜂跑哦,气势非常磅礴。

就是有点混乱,一去不回头的那种。

若是唐军作战,总要缓步逼近,在相距百十步的地方再冲锋。为什么呢?再壮的牛,他体能也是有限的。背着几十斤甲,前面跑猛了,后面怎么打。至于为什么要在百十步停一停,因为正好可以放箭。

好歹先射一波远程输出,遇囊糠的,可能直接就崩了。

党项的勇士们不同。可能是不懂节省体力,也可能是因为没有铁甲累赘,总之山民们是隔着大老远就开始加,渐渐跑得飞快。

郑大帅赞叹,这都是要赶着投胎么?

看党项羌这般配合,李都统很想直接怼上去干吧。临了觉着还是不要太浪,该做的技术动作要到位。便下令耶律滑哥所部撤退,准备从阵后兜到外围去侧击,顺便勾引得对面的汉子们再跑快些。

果不其然,滑哥这边一走,山民们以为阵前的祷告灵验吓跑了唐军侧翼。于是,淳朴的山民们一个个顿觉神明护体、刀枪不入,气势更加如虹。

奔跑,奔跑。

跑向胜利,或者跑向死亡。

本来想再稳一稳,可是眼见着敌军彻底跑散了架子,李承嗣终于忍受不住。

面对梁军他哪敢浪啊,憋屈了这些年,简直要死。

今天难得抓到一次放松的机会……

在脑海里,李承嗣设想了几套方案。

比如,两翼包抄,中央突破。

比如,侧翼包抄,交叉突击。

比如,甲骑中央突破。

看一眼身边轻松惬意的郑副都统,李都统一声令下,中军擂鼓进兵,全线压上。他决定中央突破,给这黑厮秀一波。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同样作为军中大将,尤其是身份地位相仿的大将,岂能没有胜负之心。

明明自己才是李哥麾下第一勇将,但自从这黑厮到来,李承嗣就总觉着处处被人压了一头。

最早独立成军的,是秦光弼与郑守义,他李承嗣就没有轮上。当年李哥也跟她谈过,不能精兵强将都放出去,可是,着实耽误了他的进步。

在山北,李承嗣也尽力表现。

比如,明明雪夜奔袭牙帐,前面参与准备有他,战前侦察是他,突骑破营冲得最快的也是他,但是最出风头的却是郑守义。

又比如,自己镇守山北多少年,平平稳稳。只因换了张德举止失当,惹出大篓子,却又是郑守义跟着李老三远征扶余,成就了这黑厮的威名。

再比如,入塞。

正是他李承嗣跟着李哥大破李思安,而且赢得干脆利落,明明郑守义捉住张存敬完全就是个意外。但是就因为郑守义是独立作战,而他是跟随带头大哥,最后出名的还是郑守义。

至于说辽王治下的第一个属镇节度使是郑守义,这就更让人愤愤不平。

如今,总算彼此都是一边齐的节度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