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砍不平 > 第九十六章 对峙四年

第九十六章 对峙四年 (第2页)

作者:花山叶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刚开始领张正莫在朝廷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还有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但是随着连续打败官军之后张正莫逐渐滋生了骄纵的情绪,开始目空一切,盲目自大,骄奢淫逸,腐化堕落,陷入了历史的怪圈。

只有圣女唐贝儿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致力于展民生,恢复商业,安定社会秩序,同时又加强军队训练,时刻为战争准备着。

眼看教主张正莫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唐贝儿开始劝谏却遭到了张正莫的训斥。再加上其他头目嫉妒唐贝儿,在一旁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使张正莫非常厌恶唐贝儿,责令她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伸手太长,僭越行事。

唐贝儿见教主张正莫一意孤行,不听劝告,自己无可奈何,只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起义军领不思进取,导致上行下效,享乐风气蔓延,军队战斗力大降,生存空间被官军一步步压缩。

就这样春去秋来,时间过去了四年。

在这四年当中苍莲教起义军的处境每况愈下。教主张正莫越来越刚愎自用,听不得谏言,底下的头目阿谀奉承,贪图享乐,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败多胜少。

只有圣女唐贝儿一直积极备战,与两江行省的官军打的难分难解,不落下风。

然而巴蜀行省与两湖行省的起义军并未真正联为一体,两者仍然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因此苍莲教起义军活动遇到极大困难,他们不得不离开绥宁府的根据地转战他处。这样使得官军终于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可以各个击破。

反观朝廷鼓励地方团练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地主武装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剿灭苍莲教的军事行动,战绩突出,剿灭了大量的起义军,得到了皇帝司马斗的嘉奖,授予了不小的官职。

在苍莲教和朝廷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王法则开始了猥琐育,偷偷摸摸的展自己的势力。

一方面王法不断收留因为战乱而成为孤儿的小孩子,还有被父母迫不得已卖出的儿女。

另一方面王法积极招募各种工匠,建造自己的兵器作坊,夜以继日的制造兵器和弓弩,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盔甲。

在华夏古代,有这么一条非常奇怪的规定,那便是“禁甲不禁兵”

,个人可以持有刀剑,但是如果私藏铠甲便会治以重罪,唐律规定“私藏铠甲达三领,绞”

,而宋元更为严格,私藏全副铠甲便会被处死。

在影视剧中,古代战争几乎彰显不出铠甲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铠甲在我国军事史上没有作用,事实上,铠甲的防护作用是士兵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了精锻细密的鱼鳞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

说明了这种铠甲的防御性能。

华夏历史上重视弓弩的运用,而弩更因为射程和穿透能力被广泛装备,正因为如此,鱼鳞甲因为防御贯穿伤害十分卓越,而在古战场上大行其道。

正是因为甲胄在战场上的重要作用,所以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甲胄的管理,包括其原料供应、制造以及存放都有专人负责。

由于甲胄的制作成本极高,即便是熟练的工匠也要花费数月之久,所以没有一定财力的人根本买不起甲胄,能够拥有铠甲,说明已经有了经济实力,自然就有犯上作乱的可能。

在华夏古代的权力体系下,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而能威胁皇权的便是有军权的将领。

正是因为如此,历朝历代都对武将严加防范,并且有着极为严格的兵器管理制度,擅闯武库等同谋反。

甲胄的制作成本高,耗时长,因此难以广泛装备部队,只有皇帝眼中的精锐才能披甲上马,普通士兵是没有甲胄可言的。

正是因为甲胄的稀缺性,历朝历代都采取“禁甲不禁兵”

的政策,豢养私人武装,很容易引人注目,但是也更容易现,因此没有禁止的必要。

但是私藏甲胄就不一样了,由于盔甲的防护作用,使得普通人也有可以一战的能力,最终不利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