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郝仁自有妙计 (第1页)

作者:天涯明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确实如此,正如众人所担忧的那般。方才郝仁所述之物,乃是一座规模宏大、品类繁复的综合性大书院,绝非寻常学堂可比。

若是要兴办一所小学堂,只需觅得一处场所,再随意招募几位先生即可,轻而易举便能筹备完备。然而,郝仁方才提出的规划并非这般小打小闹,而是意图白手起家,创建一座书院。如此一来,其中所需耗费的钱财定然不在少数。莫说由郝仁一人操持,即便是朝廷亲自出面,恐亦难以承担如此巨额开销,任其肆意挥霍。

故而众人的忧虑并非毫无来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此庞大的一笔款项究竟源自何处?面对众人的疑虑,郝仁却早已成竹在胸,镇定自若地开始娓娓道来。

“钱财方面无需朝廷忧心,然而,微臣需要一个正当理由。此书院日后需冠以皇家之名,而这山长一职,亦须由官家署名,但并不需亲力亲为,只需挂名即可。毕竟,这些学子将来皆要为国家尽忠效力,可以说是天子门生,如此称呼毫不为过。

其余诸事,均由微臣全力操办。目前府内尚有些许余财,可暂解燃眉之急。至于后续资金,微臣自会想方设法筹措,相信定会有人慷慨解囊相助。此事暂且容微臣卖个关子,若此刻泄露,恐怕到时便不灵验了。”

眼见郝仁如此自信满满,众人也只得半信半疑。

既然不必动用朝廷钱款,那王曾便不再过问。至于赵祯需要挂名并出任山长一事,他压根无心掺和,任由郝仁和其他人自行商议决定。反正无需出钱,他怎样都可以接受。只是不知郝仁究竟有何妙计来解决经费难题。

然而,王曾和庞籍对于郝仁的书院计划并不在意。毕竟这又不用花费朝廷一分一毫的钱财,就让他随心所欲地去捣鼓吧!

年轻人嘛,总是充满奇思妙想、喜欢折腾,即使最终失败了那又何妨呢?权当是积累了一次宝贵的经验罢了。

可赵祯似乎并不打算如此轻易地“放过”

郝仁。特别是当听到郝仁表示无需任何报酬,只需借用皇家名义,并由他本人出任名誉山长时,赵祯顿时来了兴致。经过一番交流后,赵祯方才明白所谓的名誉山长究竟是何职务——有名无实,无需管事,但书院培养出的学生皆可算作其门下弟子。将来这些人学成之后,便能任由自己调配使用,皆为国家社稷精心栽培的杰出人才。得知此等好处,赵祯愈激动难耐,急忙拉住郝仁,迫不及待地向他追问起相关细节问题来。

其中,最令赵祯感到好奇的莫过于郝仁将从何处筹措所需资金。尽管明知郝仁家中略有薄财,但想必也是远远不够支撑如此庞大规模的书院建设及日常运营开销的。面对赵祯喋喋不休的追问,郝仁无奈之下只得稍稍透露一二……

“官家,咱们这个书院的宗旨是有教无类,无论是何种身份背景的学子,只要他们愿意来学习,我们都会敞开大门欢迎。不过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还是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考试筛选的。对于那些家境贫寒、但成绩优异的学子,我们不仅会欣然接纳,而且完全不收取任何学费!

这样一来,或许连一些世家子弟都会被吸引前来就读。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想要进入我们书院,又通不过考核该如何处理呢?其实也好办,可以让他们为咱们书院做出一些贡献嘛。

比如说,捐献一些银两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或者帮忙修建几间房屋什么的。您觉得怎么样?哈哈,我只是随口举个例子而已啦,具体还有很多其他可行的方法呢。不过目前一切都还只是初步设想,等我回去仔细筹划一下,再详细地向官家汇报。”

话音刚落,在场其他人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有趣起来。王曾和庞籍看着郝仁,心中不禁暗想:这家伙简直就是一只脱掉了皮毛的狡猾小狐狸啊!

赵祯此时难掩兴奋之情,他自幼便生长于这深宫内苑之中,全赖刘娥悉心抚育成人。平素所接触者,无非宫中诸人而已;至于宫外之人,则仅限于那些教授其课业的先生们。这些老先生们只顾传授圣贤之道与学业知识,何曾向他讲述过宫外的种种奇闻异事?因此,赵祯对于宫外那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一直心驰神往。

如今已长大成人的他,却几乎未曾亲手触碰过银钱,更无从听闻郝仁口中所述这般离奇手段。在他眼中,这一切宛如天方夜谭般令人惊叹不已。这个郝仁,当真是聪慧过人啊!

竟能想出如此绝妙主意来。日后定要多多与其交谈,不仅可以借此了解宫外的大千世界,更为要紧的是,与此人言谈实在有趣至极,妙不可言!

众人皆未曾料到,事态竟然演变成如此局面,已然全然背离原本主题。原本商议着如何惩处郝仁之事,此刻却转至筹划资金兴办书院之上。

然而,能够如此顺利且圆满地解决郝仁之事,实在是令人皆大欢喜。于王曾而言,他自然也是乐意见到郝仁受到一定程度管制的。毕竟,若任由郝仁年少轻狂、志得意满,恐怕对其日后的展并非益事。而对于那些政见不合之人来说,更是喜闻乐见。他们此前之所以疯狂弹劾郝仁,无非是担心郝仁会因此次战功而得到宋仁宗赵祯的封赏,从而迅崛起,难以遏制。如今此事得以冷处理,郝仁选择以退为进,无疑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样一来,郝仁不仅可以借此机会好生歇息一番,同时还能避开风头。此外,除了书院事务外,他在军器监尚有一项秘密研究正在进行。只是不知历经如此漫长时光,是否已取得重大突破?看来抽空还是需要前往军器监一趟方能知晓。但无论如何,总体来看,此事总算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解决方案。

尽管赵祯再三挽留,热情地邀请他们留下来共进午餐,但郝仁仍然坚持要回家休息。昨晚睡得太迟,今早又起得过早,他感到困倦不堪,仿佛整个人都被瞌睡虫占据了一般。

说起这早朝,可真是让人叫苦不迭!

为什么不能将时间往后推一两个时辰呢?这样一来,众人可以先享用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再精神抖擞地去上朝,岂不是更好?哎,可惜事与愿违啊!

然而,面对赵祯的盛情款待,郝仁实在难以推辞。他最终答应过几天会找个合适的时机私下入宫一次,详细地向赵祯讲述这次西北之行的具体经历。毕竟,奏折所能呈现的只是一个大致的情况,而作为亲身经历者的郝仁自然比旁人更为了解其中的细节。

待一切问题都得到妥善处理后,郝仁与王曾、庞籍一同出宫。宫外,只剩下马小五以及他们二人的随从。三人相互打过招呼后,便各自离去。

郝仁匆匆赶回家中,甚至顾不上吃一口饭,径直冲向卧室,一头栽倒在床上,顷刻间便进入了梦乡。

当郝仁再次睁开双眼时,太阳已经偏西。他缓缓地伸展开双臂,用力揉了揉那仿佛被千斤重担压住的眼皮。这时,柳嫣儿正站在床边,手持一条湿润的毛巾,细心地为他擦拭脸庞。

完成洗漱后,郝仁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焕。然而就在此时,一阵咕噜噜的声音从他腹中传出,原来是肚子开始抗议了。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柳嫣儿见状,不禁轻声笑了起来,娇嗔道:"

怎么样,饿了吧?你睡了这么久,晚上不会还犯困吧?这样日夜颠倒可对身体不好哦,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呀!

"

说话间,她还调皮地向郝仁投来一瞥,那眼神中充满了万般风情,让人心生荡漾。郝仁心头一热,正欲调侃几句,却见房门突然被推开,赵亚楠领着几个人走进房间。

赵亚楠一边将食物摆放在桌上,一边关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