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修 (第2页)

作者:千里江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韩王李元嘉找上他的时候,说起自己被“提点醒悟”

的经过,到小公主将草编锄头送给他这一段,李治怎么听怎么觉得像是瞎编的。

可李元嘉到底是什么人,李治与他打交道多年清楚得很。

他做不出这样的贴金举动,更像是在说实话。

那李治总该过问两句。

不过,这份巧之又巧的赠礼并未让李治觉得是他的女儿出了什么问题,也就是在这等亲子共处的时候,拿来当一句“兴师问罪”

的理由。

凭什么韩王能得到赠礼,反而他这个做父亲的要落在后头了?

这就过分了。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婴孩在看到面前移动物体时候的一挥。

要不是李治躲得快,这一下大概要往他的脸上落结实了。

在场的宫人极力摆出一副眼观鼻鼻观口的样子,全当没瞧见这场面。

李治混不在乎地一笑,“要不怎么说她聪明呢,明知道我不会对她这个小功臣还手的。”

“这哪里是陛下体恤功臣,”

武媚娘道,“是陛下今日心情极佳罢了。”

所以也就放任女儿肆意妄为的举动了。

武媚娘没有说错,李治的心情确实不错。

籍田礼上韩王的一番表现,让他顺理成章地为武德功臣追封,甚至没给长孙无忌等人开口的机会。

这是这几年间自摆驾万年宫后,第二条没给他们任何一点置喙余地的决定!

这出追封所给出的名位看似不重,但在此追封之下——

他想扶持上位的妃嫔能从中受益,武德功臣的后裔能承蒙他这位天子的恩德,为图生存的韩王能彻底站明立场,长孙无忌等人也能看到他想要亲政的决心。

说是一箭数雕也不为过!

个中影响尤在发酵之中。

李治毫不怀疑,他早年间希冀却未能达成的群臣上表谏言,达成真正的太平之治,或许能有希望慢慢实现了。

现在就看他的那些臣子中,到底有几个胆大货色了。

总得先有那么几个出头之人,来突破长孙无忌的垄断。

另一面,西域那头传来的战报,既是对大唐边境的危机,在他看来,同样是一次机遇!

以李治看来,这可并不仅仅是外患在前,逼迫长孙无忌先在内斗中停手。

见李弘眼巴巴地凑在他的腿边,表现出了对他的亲近,李治干脆也在这幅展开的地图上寻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将小儿子揽在了怀中。

他摆了摆手示意宫人退下去,这才抬眸朝着武媚娘看去,“媚娘你来看这儿。”

比起道、州划分细致的中原地区,西域边陲的各种着笔,便显得稀疏很多。

当这张地图的尺寸不小之时,也就更是如此。

武媚娘顺着李治伸手指去的方向看去,见他伸手指向的,正是其中金莎山以南的位置。

这里是西突厥分支所在。

说起正事,李治的声音一改方才叙天伦的温柔,倏尔冷了下来,“我当年登基之时,何止舅舅觉得,我还是个不能掌权的孩子。就连西突厥降将阿史那贺鲁也觉得我好欺负,悍然凭借着西突厥部落兵力叛我大唐,寇略边境。”

他话中肃杀之意,以武清月这个旁观者看来,大概率是冲着阿史那贺鲁去的。

阿史那贺鲁此人的大唐右卫将军和瑶池都督府都督官职,都是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之手。

可在李世民过世后,他觉得李治软弱可欺,自己掌控西突厥的时机到了,直接在永徽二年发动了叛乱。

然而让阿史那贺鲁未曾想到的是,李治表面的温和底下,依然是骨子里的强硬派作风。

李治一面发动了三万府兵和五万回纥骑兵征讨贺鲁。

一面,他借用西突厥内部真珠叶护与贺鲁之间的矛盾,调派大唐名将程知节(程咬金)与苏定方配合作战,给了贺鲁以迎头痛击,在去年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一点武媚娘是知道的。

“好在现如今陛下已告诉他,今时之大唐仍不可欺。”

“不错!”

李治眉峰一扬,“眼下西突厥各部中,处月、处密部落均已平定,故而早前我下诏划分此地为二州,行分而治之的法子,遏制贺鲁将其重新团聚在手。”

“程将军与那真珠叶护配合越发默契,若能继续增兵,阿史那贺鲁此贼不过瓮中之鳖而已!”

“可惜,这场平乱中还多出了点新的波折。”

李治话说到此,将手指慢慢地指向了西面。

那里,正是新崛起的大食所在。

“大食发兵忽然攻灭波斯,甚至继续引兵东进,侵吞昭武九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