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072一更 (第2页)

作者:千里江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天知道是不是能把本来就敢不得准许就入蜀的公主,教出个留书从军来。

让人对骆宾王稍微照顾一下,免得他慷慨激昂、从军作战,结果不慎战死了就行。

只能先这样了。

好歹她也算多收集到了一个人才。

看吧,相比之下,阿耶就是在损失人才了。

显庆三年好像是贞观老臣陆续退场的一年。

除了因为和李治政见相左而不得善终的长孙无忌、褚遂良——

尉迟敬德也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病逝。

他已几乎不过问朝政和军事长达十余年,对于李治来说,简直是个再可敬不过的长辈。

当他过世之时,恰逢李治从洛阳回返长安,还见到了这位长辈最后一面。

为了彰显对这位老将军的尊重,李治为其罢朝三日,命令长安五品以上的在职官员都要前去参与葬礼吊唁。

就连因西突厥战事被免官的程知节,也被破格准允身在行列之中。

七十四岁。

对于一位将军来说,绝对能算得上是寿终天年。

死后的哀荣也一样不差。

李治为其追封司徒,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他本就有意在显庆四年的元月初一祭拜昭陵,如今就成了为尉迟老将军以羽葆鼓吹之礼送葬,随后祭拜太宗。

李清月只参与了其中的拜祭环节,便没能知道,李治在单独与昭陵对谈的时候到底说了些什么。

是向父母说起不得不对长孙无忌痛下杀手的无奈,还是干脆孩子气一点哭诉呢?

反正这都已经不太重要了。

当显庆三年的谋逆阴云从长安城中彻底驱散的时候,显庆四年到了。

这也将会是李治彻底摆脱长孙无忌影响的第一年。

新春刚过不久,他就展示出了自己雷厉风行的做派。

头一件事,就是将李义府的旧案重新翻出来审判。

李义府才因为成功扳倒长孙无忌,过了几个月的好日子,甚至已经在构想,等陛下因此“劳心伤神”

的阶段过去,是不是就该当对他们这些帮扶之人继续加官进爵了。

却怎么也没想到,迎来的会是这样一出晴空霹雳的打击。

最让李义府感到切齿胆寒的,是在他放松警惕的几个月里,大理寺卿元诏居然一直得到了陛下的授意,在四处搜集他的罪证。

要的就是当问责之时到来,他将再无从中辩驳的机会,只能被这些接踵而来的罪名给锤入地底,再无翻身之力。

李义府人都要傻了。

当他被判处流放巂州的消息传来之时,李义府只恨不得抓着面前的囚牢铁栏,说出长孙无忌谋反乃是由陛下授意的栽赃。

可他也很清楚,自己绝不能这么说!

因为几乎就是在他被审判的同时,皇后的外甥贺兰敏之“拜师”

王玄策,与对方一起出使印度。

这让李义府隐约意识到,他的问题可能不在藏匿囚徒和行事嚣张,而在错误地向着皇后献媚,引发了陛下的不快。

那么接受这个流放的结局,承担下他历年过错的责任,对他来说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毕竟,流放还有可能被重新启用,或者遇到大赦还能被赦免回京,但他若是当真说出长孙无忌谋反案的内情,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事实上,李治也根本不怕李义府将其说出去。

他将长孙无忌处置掉,难道不是在朝局之下一步步推动的结果吗?

他也没给李义府留下把柄在手,最后复审案件的也是英国公和许敬宗,关他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