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 章 183 (第2页)

作者:千里江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治恍神之中,下意识地也将这个问题在皇后面前问了出来。

武媚娘握住了他的手,“陛下还是不要劳心伤神思虑太多了,光是对战吐蕃的战线上,便有阿菟与裴行俭在为陛下分忧。只能说,太宗皇帝留下的善战之将都还未到解甲归田之时罢了,可这对于边疆安定,难道不是好事吗?”

李治低声应道:“是啊,安定……”

且看看安定的表现吧!

------

在这长安城中的争端被骤然引爆又快速平息的同时,吐蕃与吐谷浑的战局也从未停下脚步。

李清月说是说的需要让长期远征跋涉的士卒休整几日,自己却并未闲着。

在她派遣唐璿向弘化公主报信的数日后,裴行俭已亲自带着一队近卫精兵抵达了柏海营地。

他翻身下马,便留意起了营地之中的布置。

见其中虽还如唐璿报信之中所说混有南诏以及东女国的队伍,又有不少因身处高原而患病之人,却依然是乱中有序,他不由对安定公主的统兵又提高了几分评价。

能成功完成驰援,绝非运气可言。

安定公主确实不是一位寻常的统帅。

虽说他当年是因废王立武之事获罪,但西州为官与转道吐谷浑的历练,对他而言都有着莫大的意义,以至于再度回想

当年之事,这其中似也有对他的保护,又怎会还有什么怨言。

于是在见到安定公主后,他便当即进入了公事公办的态度,汇报道:

“我等如大总管所说,探查禄东赞那方联军之中的动向,发觉对方与我方的交锋往来几乎如前,只是白兰羌方向近来多有异动,似有调兵举动。”

白兰羌?

李清月思忖,白兰羌更近吐谷浑,能为吐谷浑察觉到行动不奇怪。

相反,党项羌更近东女国,至今还未有调兵的迹象……

“白兰羌境内的兵马,吐谷浑与之多年交战有所估量,就算倾巢而出,大约也就再多加五千人。”

李清月挑眉,“也就是说,禄东赞没将吐蕃援军尽数覆灭的事情告知于他的那些盟友。”

对于裴行俭的判断能力,李清月还是很相信的。

对方何止是与吐蕃党项联军往来交手数年,在统兵天赋上也得到过苏定方的高度评价,此事便该当不假。

“但对方必然已对大总管到来做好了准备。”

裴行俭提醒道。

“你放心吧,我不会小看于他的。”

李清月摆了摆手,看向了裴行俭带来的兵力分布舆图。

若只算当下的兵力,李清月所统率的大唐府兵加上结盟的蒙舍诏与东女国,再算上吐谷浑可参与作战的兵力,其实已略多于吐蕃与党项、白兰羌的联军。

但胜败不是这么算的。

要想凭借着这样的一点优势,就给禄东赞带来足够毁灭性的打击,还远远不够。

吐蕃的作战奖惩制度,培养出的是一群野蛮且善战的将士,以至于当他们想要以点破面冲杀入敌阵的时候,所能发挥出的作用绝非唐军可比。

就算现在他统辖的兵将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出自吐蕃本部,也足够他在正面战场上随时可以杀出一条血路。

积石山一战,李清月能打出这等几乎歼敌的战绩,完全是玩了一手攻其不备。

可要想擒获甚至斩杀禄东赞,已用不了这一招了。

外围的斥候以及为他所驱策的羌人队伍都能成为奇袭的障碍,混战的调兵更是禄东赞所擅长的东西。

而一旦让这位吐蕃大相逃出生天,他便多的是办法,凭借着唐军无法长期将大量兵马驻扎于吐谷浑,在必要的时候卷土重来!

到时候,恐怕会比现在的情况更为麻烦。

因为吐蕃必然要先解除己方的后顾之忧,杜绝掉唐军能自川蜀入藏的可能。

既要打,就要将吐蕃打痛!

最好还能将这位吐蕃大相永远留在此地!

李清月沉声说道:“我们还需要给己方制造出一点优势。也要将这个包围圈再布置得严密一些。”

兵力,不能算是她们的优势,至多只能算是一个能编织包围圈的前提。

真正的优势是,禄东赞不知道他对面的敌人到底是谁,便对她的指挥作战风格不太了解,难以对症下药,李清月却能从裴行俭告知的消

息中推断禄东赞的行事。

另一条优势是(),先达成的积石山一战被禄东赞向着联军隐瞒≧()_[((),这意味着,这几方之间的联系绝没有想象之中的紧密,甚至让禄东赞选择不对外示弱。

这便是李清月的可乘之机!

只不过,和这等可以戍守以待后援,也能强攻杀出生天的老将较量,每一处落子,都得小心谨慎着来。